根据市场调研情况,从11月下旬开始,国内的废铜贸易商逐步暂时停止了从美国进口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铜合金原料(海关编码74040000铜废料及碎料),安泰科对此分析如下。
一、2018年加征关税及从美国废铜进口变化回顾
此次市场参与者暂停从美国的进口,担忧主要来自于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7号)中,对经调整的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25%的关税,自2018年8月23日12时01分起实施,在清单中包含铜废碎料(74040000)。当时加征关税是对美国决定自8月23日起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的必要反制。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7月从美国进口废铜295612吨(实物量,下同),月均42230吨;8-12月从美国进口废铜55879吨,月均13970吨,加征关税后从美国进口明显下降。考虑船期、报关等因素,2019年从美国进口废铜89189吨,月均7432吨,进口量进一步下滑,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直到20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开展对美加征关税商品市场化采购排除工作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0〕2号),根据相关中国境内企业的申请,对符合条件、按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自美采购的进口商品,其中铜废碎料(74040000)也在可申请排除关税商品名单内。随后,海关总署也发布《关于对美加征关税商品市场化采购排除通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36号),自2020年3月2日起,海关接受市场化排除报关单进口申报,其中,在“自动排除事项”中规定:符合减免税政策的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收货人申报时应当在报关单备案号栏中填报海关出具的《海关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编号,将自动排除加征对美301措施反制关税。低值货物类快件(C类快件)中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将自动排除加征对美301措施反制关税。已实施且在有效期内的其他排除措施仍按照现行规定办理通关手续,将自动排除加征对美301措施反制关税,无需填报排除编号。
因此,2020年以后,我国自美国进口废铜重新恢复增长,2023年自美国进口废铜恢复至361818吨,占当年总量的18.2%,月均进口量30151.5吨。
图1 中国自美国月均进口废铜量变化(单位:吨实物量)
二、2024年从美国进口废铜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进口铜废料及碎料185.65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36.11万吨,月均进口3.61万吨,占比19.45%,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图2 2024年1-10月中国主要废铜进口来源地
另考虑到再生铜进口标准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2018年平均进口废铜含铜量约为60%,2019年以后上升至80%左右,大体推算2024年从美国月均进口3.61万吨的实物量大体相当于2.9万吨金属量,而2018年1-7月的月均4.2万吨的实物量大体相当于2.5万吨金属量,即今年从美国月均进口再生铜原料含铜量已经超越2018年加征关税前的水准。
三、市场此次暂停从美国进口原因分析及短期影响
2024年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其表示上任第一天起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而实际上,特朗普之前一直说要对华加征60%关税,变成加征10%很可能意味着在加征60%的基础上,继续加码10%,即征收70%的关税。因此“加征10%关税”不仅不是好于预期,而很可能是特朗普之前宣称“对中国征收60%关税”的更激进做法的第一步。
考虑到船期、报关等因素,如果11-12月继续进口来自美国的再生铜原料,则到货时间基本就是特朗普就任后,贸易商担心中国方面再度进行相关必要反制,从而面临关税突然增加的局面,目前暂停从美国进口也就可以理解。
由于事发相对突然,预计12月开始废铜整体进口量将逐步出现下滑,2025年至少在初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且因今年上半年铜价创出历史新高,国内废铜回收透支了不少库存,叠加下半年铜价下滑以及“783号文”对废铜供应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废铜供应整体将很可能持续偏紧,进而对精铜消费有间接提振,并一定程度上带来铜精矿加工费和铜价的波动。
四、未来长期进口趋势分析
从2018年情况来看,当时一些从美国进口的废铜转口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拆解或预处理后,再间接流入中国,因此,此次即便后续加征关税,可能也会有类似行为,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海外进行了相关布局。
但是,目前东南亚很多国家也出于环保因素考虑,对质量差的废铜原料禁止进口:比如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宣布,从2022年1月10日起,废金属进口标准收紧,要求进口的废铜金属含量至少达到94.75%,这一标准与中国现行的再生铜原料标准相差无几。印尼贸易部2021年7月份正式确认,进口可回收商品在装运前必须在原产国进行检验,预检杂质含量不符合标准将被拒收。这些政策可能将导致东南亚作为全球废铜中转国的角色逐步弱化。
而且,在铜精矿供应紧张、碳排放等环保因素的限制下,很多海外废铜产生和出口大国,都在逐步收紧出口政策,如:欧盟于4月11日通过了关于废物运输的2024/1157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对第1257/2013号和2020/1056号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废除了原1013/2006号条例。欧盟指出,《条例》旨在确保欧盟:1.不向第三国出口废物,并为废物的无害环境管理作出贡献;2.加强执法力度,防止在欧盟内部以及从欧盟向第三国非法运输废物;3.提高欧盟内部废物运输的可追溯性;4.促进欧盟内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条例》同时规定了向第三国运输废物的出口商必须履行的义务。该条例以《巴塞尔公约》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关于控制用于回收作业的废物越境转移的决定为基础,针对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制定了不同的制度。《条例》于2024年5月20日生效,并于2026年5月21日起实施。
因此,中国未来进口废铜短期将受到中美相关政策的影响,中长期则将受到海外国家环保、对废铜重视等因素的影响,令进口量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预计长期将是趋于逐步回落的格局,且未来几年全球再生铜原料贸易格局总体将处于调整过渡期。
但是,考虑历史积蓄量和终端用铜产品的回收年限,预计未来30-40年中国可供回收废铜量都相当可观,从量级上看是逐步达到高峰的过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铜产生国;同时,消费习惯的改善、行业行为的规范也将令回收率逐步提高。
因此,后续随着中国再生回收体系建设的完善,相关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加快,以及再生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废铜回收、原料加工将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技术现代化方向发展,国内废铜回收不仅能弥补进口端的减少,还将成为国内废铜供应主要来源以及铜原料供应的重要补充。
特别是2024年9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为后续推动再生循环利用提供了实体支持,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助于打通国内废铜的回收链条和渠道,有望带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带动循环经济高质高效发展,从而加快实现国内回收废铜尽早成为主要铜原料供应来源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