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环保技术服务搭起国字号平台
发布时间:2019-11-29 10:01:0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今年4月,温州一家污水处理厂因污染物超标,被中央环保督察组亮了黄牌。既要短时间内完成整改,又要控制成本,而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寻找水质达标方案让污水厂负责人心急如焚。最终,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牵线搭桥,这家污水厂得到清华大学“大咖”们的协助,难题圆满解决。

  有污染要治理,可哪家的技术能匹配且可靠性高?手上攥着大把治理技术,怎么给它们找到大展身手的舞台?如今,这些问题正在这一国字号平台上得到破解。

  为落实中央“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的要求,今年7月,“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平台运营3个多月以来,已经有了份不错的成绩单,未来还将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汇聚4000多项技术和成果

  不仅“搭台”还“有戏”

  致力科技成果应用的平台在国内并不少见,但是,囿于权威性不足,一般平台掌握资源有限,很多情况下,台子是搭好了,但平台上想连接的两端都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常被人称为“有台无戏”。

  以“国家”二字打头的这个平台,不仅搭好台,还要唱大戏。开通之初就汇聚了4000多项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成果,包含“水污染防治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2500余项、环保公益项目成果1000余项、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技术400余项。

  打开平台首页,记者点开线上查询功能,通过模糊查询,可搜索到相关技术或管理成果清单,而且这些成果按匹配程度和技术成熟度排序,大大提升了检索效率。点开“我要找技术”,仅水污染防治技术就有1973项,涵盖城镇污水、工业污水、农村农业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多个门类。

  这个平台中,不仅有技术展示,对成熟技术的应用示范项目也有详尽介绍,这更便于需求方对照自己情况找出最合适的方案;不仅有治理技术,还有管理方案,比如如何做好城市河段水质管理、基于噪声地图的环境噪声管理如何实施,平台都可提供相关信息。

  “想要啥技术可以按图索骥,而且根据对清单的判断,可以跟平台在线人员对接,获取更多信息和线下技术服务。”生态环境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禹军说。

  污染治理情况千差万别,个性化程度较高,如果这些技术还不能满足需求,那怎么办?平台特别设置了需求上传功能。禹军说,如果线上查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传需求的具体内容。在线服务人员和线下专家团队经过研究后,会第一时间联系用户,提出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平台对新技术也敞开大门,专门设置了技术推荐栏目。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平台上传可行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内容。当然,这样的技术是否可信,究竟能不能推广,还需经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规范评估。评估通过后,才能在平台推荐应用。

  为需求侧与供给侧牵线搭桥

  线上线下一起发力提供服务

  基层对环保科技支撑的需求究竟有多大?湖南省湘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莉对此很有发言权。“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污染治理、管理科技支撑的需求不断释放,而且需求层次越来越多样化。”李莉说,比如,国家要求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很多企业着手做这项工作时发现,超低排放改造投资大、稳定性要求高,多种解决方案“乱花渐欲迷人眼”,企业常常因此不知所措。

  “综合服务平台运行3个多月来,证明了地方政府、污染治理企业和环保企业对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有强烈而迫切的需求,显示了平台在支撑污染防治攻坚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说。

  今年4月,温州一家日处理量15万吨的污水厂因为氨氮和重金属超标,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地方政府要求企业1个半月实现水质达标,不能影响污水厂运行,而且要低成本解决重金属超标问题,这在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当地虽多方努力,但都难以达到短时间、低成本的要求。平台一开通,这家污水厂立即上传需求。凭借对国内水污染治理领域的深入了解,平台联系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质中心兰华春教授团队。

  “接这个任务,我们心里也没底,而且到现场一看,比预想的还糟糕。”难题,激发了科学家们攻关的热情,兰华春团队连续8天在现场做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重金属镍浓度从每升1毫克下降到0.05毫克,稳定达标,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锻炼了队伍,为研究提供了思路。”兰华春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服务并不局限于线上。据介绍,围绕长江大保护的技术需求,以水专项技术成果为基础,平台先后在成都、长沙、南京举办了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对接会,累计推介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近600项,向长江流域沿线12省(市)58个市县政府、1500余家企业、2万余人提供了科技服务。

  完善内容做精服务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做好服务,推广成熟经验和管理方案,有助于生态环境领域治理能力的提升,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保障作用。

  任勇表示,当前,努力的方向是围绕综合服务平台的技术服务功能,做大平台,做精线下服务。

  怎样做大平台?任勇表示,一是通过宣传,让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来使用平台,使平台成为打好攻坚战的工作工具,做到“回应各方环保诸需求”;二是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学、环保企业,把平台的技术数据库做成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数据库,并与日本等环境技术领先的国家开展合作,开辟国外技术窗口,做到“网尽天下环保好技术”。三是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通技术专区,“解技术需求的燃眉之急”。

  “我们最近刚刚开通的无废城市专区就产生了热烈反响。即将开通的畜禽养殖专区,将把当下基层最需要的技术管理送上门。”禹军说。

  对于做精线下服务业,平台搭建者也有新打算:未来将整合国内最强的治理技术力量,组建强大的技术服务团队,做到“汇聚专家做服务”;继续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区域,例如黄河流域,举办技术交流对接会;在雄安等地区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扎根更多的地方、辐射更大的范围。

  “环境监察推动治理升级,我们做好治理服务保障,通过双管齐下,一定能早日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胜利,天蓝水净的中华大地一定会越来越美。”任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