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整改看成效(3)|总书记批示、多位部长现场督导 重庆如何破解缙云山环保难题?
发布时间:2019-12-07 18:00:40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晚唐诗人李商隐写下这首《夜雨寄北》时不会想到,1200多年后,笔下这座“巴山”会因环境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巴山今天的名字叫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区以北30公里,山上有南方红豆杉等11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0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缓冲区告示牌。

  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绿盾行动”,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发现缙云山保护区内存在违法建设问题。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违建突出问题作出批示。随后,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组长张宝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等先后到缙云山调研。

  2018年5月,重庆发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指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无序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活动。中央环保督察发现,保护区内有105户村民和9家单位从事农家乐。

  “缙云山基本上是城市里的自然保护区,稍微放松点,人就进去了。”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介绍,缙云山里原来就有很多原住民,有人就利用宅基地扩建房屋,不断蚕食保护区。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缙云山有原住民8000多人,因距重庆市区较近,很多市民夏季会来此避暑,有些原住民将房屋改成农家乐增加收入,但很多农家乐无序发展。

  黛湖位于缙云山脚,当地人相信,李商隐笔下的“秋池”就在这里。从电子地图看,黛湖周边分布着金湖湾度假村、云登假日酒店等建筑。不过,12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地图上的这些建筑已不复存在,几名工人正在原位置栽树复绿。

原“九滨马术俱乐部”所在地已栽上黄桷树。

  重庆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介绍,云登酒店和金湖湾度假村位于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均存在违法改扩建。经与酒店协商,通过拆除违建、补偿权益方式,对两个酒店建筑予以拆除。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区可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划为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研观测;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从事科学实验、参观考察等。

  由于保护区划定时间较晚,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包括核心区在内一直有原住民居住。“先有原住民,后有保护区”,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正是保护难题所在,因保护区条例对原住民农房问题无明确规定,从法律来说处于空白。

  “整治过程不是一味拆房子,而是要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并行不悖,处理好群众利益和诉求。”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经政府部门统计,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共有原住民1100多人,其中大部分在外打工,真正在核心区生活的多是中老年,且收入较低。

工人正在对黛湖旁拆除后的违建用地覆土复绿。

  李星华的老房子就位于核心区,自称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他家有6口人,但只有他和妻子住在山上,生活来源主要是每月230元退耕还林生态补偿。

  为解决核心区内环境问题,重庆对核心区内原住民启动生态搬迁。按自愿原则,由农户选择退地入城或异地迁建。李星华一家选择退地入城,全家6口共获得100多万补偿。吕玉春表示,除补偿款外,政府还为每户搬迁原住民提供至少一个公益岗位,并组织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对搬迁入城的原住民子女实施就近入学。搬迁后,李星华成为防火护林员,每月有3000元收入。此外,成为市民后,享有城镇居民社保。

  北碚区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缙云山核心区和缓冲区已累计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3户520人,占总户数的97.6%,总人数的98%。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中,要区分原住民和外来人员,分类施策推进整改。对原住民要保护合法权益,对外来人员不合法建筑,要坚决拆除。

  2018年3月,“绿盾行动”发现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镇的缙云山保护区内,有个名为九滨马术俱乐部的养马场。青木关镇镇长张玉林说,该俱乐部建成于2011年,一外来人员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村民林地,将树木砍掉后改为俱乐部。违规占地4154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3230平方米。张玉林承认,该违规项目存在7年之久,与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事发后,镇政府10名责任人被处理。记者12月3日在现场看到,该俱乐部已踪迹难寻,取而代之的是新栽的黄桷树。

  据介绍,目前各方认定的保护区内340宗违法违规建筑已全部启动整改,累计完成319宗,拆违8万多平方米,同时对78名党员干部和4个单位执纪问责。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林相改造,加快保护区外环山生态绿道规划建设,布局发展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开展农家乐提档升级示范点建设。“山上作减法,山下作加法,通过提档升级,让优美生态环境惠及更多群众。”

  来源:封面新闻 图文:代睿

  新闻背景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从2015年年底开始试点,到2017年实现了所有省份的全覆盖,2018年对20个省份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作风实现重大转变,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大约15万个,起到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

  从2019年开始,将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三年是例行督察,第四年是“回头看”。2019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开展新一轮的例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