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战略,关注哪些要点?
发布时间:2022-12-20 11:53:52      来源: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认为,扩大内需战略对投资的讨论聚焦于制造业和基建。制造业的篇幅较短,主要方向为: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投资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上看,经济增速下行周期基建投资的逆周期发力从未缺席。无论从经验逻辑的角度,还是从扩大内需战略本身,明年基建投资或将迎来进一步政策支持。新增专项债使用范围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与之配套的银行信贷、新型融资工具都将对基建投资产生增量支持。

篇幅来看,政府对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今年四季度一些传统基建的增速已经开始出现较为显著的反弹。虽然未来基建投资料很难复刻2008年之后的大幅反弹,但倾向于认为明年基建投资仍能保持高增速。

以下为其最新观点: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等八个重点任务展开,进一步细化了相关举措。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同时指出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投资则更加强调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居首。

▍扩大内需战略:往日与今时。

扩大内需战略最被人熟知的无疑是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2008年11月5日国常会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等,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四万亿”的扩大内需计划更注重投资,成功拉动中国经济快步走出金融海啸的冲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扩大内需战略亦被多次提及。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就“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各地在第一阶段疫情冲击过后,纷纷采取多种促消费措施。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上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战略”纳入以及出现在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面,这是相比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变化。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过去两年的政策文件和官方表述中,消费的表述往往在投资之后,消费的篇幅也较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今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扩大内需战略亦把消费放在了投资前面。这一位置关系的变化凸显了消费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扩大内需战略从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四个角度提出扩大消费的方向,同时指出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参考2008年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的消费表现以及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新变化,我们认为困扰消费的两大问题:①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和信心不足;②疫情扰动对消费场景的约束将逐渐得到缓解,明年消费或将迎来反转。

▍投资强调基础设施补短板。

扩大内需战略对投资的讨论聚焦于制造业和基建。制造业的篇幅较短,主要方向为: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投资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看,经济增速下行周期基建投资的逆周期发力从未缺席。无论从经验逻辑的角度,还是从扩大内需战略本身,明年基建投资或将迎来进一步政策支持。新增专项债使用范围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与之配套的银行信贷、新型融资工具都将对基建投资产生增量支持。从篇幅来看,政府对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今年四季度一些传统基建的增速已经开始出现较为显著的反弹。虽然未来基建投资料很难复刻2008年之后的大幅反弹,但我们倾向于认为明年基建投资仍能保持高增速。

▍提高供给质量。

发展与消费升级相匹配的供给侧改革是扩大内需的基本实现机制。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提高供给质量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及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产业新产品主要包括: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核心基础零部件、数字化治理等。传统产业升级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制造业高端化等。

▍通过优化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共同富裕。

初次分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收入;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构建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

再分配:通过健全财税制度,加大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健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次分配:引导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为扩大内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战略性能源与资源方面,重点在于资源保护和稳产增产保障供应。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拓展供应链对外合作是未来发展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