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势头略弱 精准政策可期
发布时间:2023-07-07 14:32:37      来源:国信投研

7月7日讯:

正文

主要结论

全年目标和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回顾2023年宏观经济的目标来看,目标总体适度,尤其注重民生问题,而专项债额度与去年基本持平。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基调来看,去年底对2023年宏观经济总体形势做了精准研判,更重要的是政策基调注重合力,并不过分强调单一政策的力度和效能,而保交楼仍然是当前房地产业的重点工作。

上半年宏观经济回顾

经济基本面:复苏放缓。

1.GDP和工业增加值,总体符合预期。

2.消费恢复较好,涨幅趋势收窄。

3.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仍然不佳。

4.房地产竣工面积高增长,定位仍不变。

5.出口恢复遇阻,结构问题待明朗。

其他核心指标:结构失衡。

1.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去库存周期仍在。

2.CPI相对较低,实际利率水平不佳。

3.货币供给总体充裕,宽信用仍待释放。

4.制造业景气有差异,预期总体略弱。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宏观核心指标仍待改善。

1.CPI有望企稳。

2.宽信用亟需优化。

3.政策组合拳可期。

01全年目标和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回顾2022年底以来的中央和国务院数次重大会议可以发现,无论是经济目标的制定,还是政策基调的把握,今年主要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首先来看2023年经济目标,有以下几点仍然值得关注。第一,目标总体适度。受疫情影响,2022年GDP增长3.0%。对于2023年的预期目标,较2022年目标有所调低,侧重经济“质”的增长,有助于“高质量增长”理念的落实。但是,今年的GDP目标仍然要求保持一定增速,对于整体经济恢复有一定量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和居民在疫情后对经济恢复的期待,从而平衡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第二,注重民生问题。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较2022年的1100万人,上调至1200万人。这样既考虑到今年应届毕业生的规模(预计1158万人,较2022年增加82万人),也考虑到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较预期目标完成度较好(2022年实际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就业目标的上调有助于缓解16-24周岁人群失业率较高的问题。第三,专项债额度基本持平。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3.8万亿元,略高于2022年的3.65万亿元。但是,2022年盘活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元,实际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689亿元,剩余1691亿元额度结转至2023年发行。因此,2022年专项债实际完成发行4.12万亿元,2023年专项债实际额度为3.97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率为3%,略高于2022年的2.8%的预算赤字率。

pic

其次,2023年已过半程,回顾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基调,有助于把握下半年经济走向和政策取向。第一,总体形势精准研判。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强调中国经济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节奏放缓的情况来看,去年底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的研判较为精准。既没有过分强调所谓“报复性”消费等带来的经济全面向好,也不过分悲观经济的下行。当然,中国经济总体回升的趋势仍然不变。第二,政策基调强调合力。今年数次经济类重大会议始终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合力,并不过分强调单一政策的力度和效能。货币政策对“精准”“适量”以及“跨周期”的定位较为重视,财政政策以“积极” “提效”为主。值得注意的是,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表示,“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这是央行年内首次明确表示要加大政策力度。第三,保交楼仍是重点。“房住不炒”的定位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三道红线”的松绑迹象也不充分,短期来看,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仍然以保交楼为重点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和构筑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pic

02上半年宏观经济回顾

2.1经济基本面:复苏放缓

GDP和工业增加值,总体符合预期。2023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恢复较好,分别录得13.6%和11.2%的增长。工业增加值方面,4月和5月分别录得同比增长5.6%和3.5%,相较于一季度由于春节因素导致的各月数值的大幅波动,二季度各月的数值相对平缓,但是没有延续一季度的复苏势头,总体来说较疫情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pic

pic

消费恢复较好,涨幅趋势收窄。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恢复较好。但是从当月来看,经历1-4月的连续不断的高增长之后,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增速较4月的18.4%有所下滑。按消费类型来分,1-5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2.6%,商品零售同比增长7.9%;餐饮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3-5月社零水平相对较低,6月后有所恢复。因此,今年6月后社零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复苏节奏的重要判断标准。

pic

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仍然不佳。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万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19万亿元,同比下降0.1%,这也是自2020年10月以来,累计同比的第一次下降。分月度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由年初至5月均录得增长,但是增速逐渐下滑;1-5月4%的增幅,是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相对不佳,由年初的增长8.1%收窄至6.0%;房地产投资较去年下半年的跌幅有所收窄,累计同比由去年12月的下跌10%收缩至5月的下跌7%左右;基础建设投资保持稳定,1-5月累计同比录得10.1%。

pic

房地产竣工面积高增长,定位仍不变。房地产行业,自年初央行保交楼政策的支持下,房屋竣工面积在今年持续增长,至5月累计同比已达到增长19.6%。房屋新开工面积也较去年跌幅收窄。应该说,保交楼仍然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工作,“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6月27日,4家上市房企再融资项目申请获得证监会批文,拟募资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项目和“保交楼、保民生”的房地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此举将有助于缓解部分房企流动性。据统计,截至6月27日,年内共有25家上市房企拟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资金募集。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变化,或将有助于引导房地产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有利于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建立。

pic

pic

出口恢复遇阻,结构问题待明朗。1-5月,按美元计出口1.4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3%。按月度来看的话,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原因以及外贸订单的释放,3月和4月出口有所恢复,但是5月份出口形势不佳,录得同比跌幅7.5%。环比来看的话,4月和5月出口情况均录得负值,出口恢复形势压力较大。分地区来看,目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比为46%、22%和16%左右,合计占出口金额的85%左右。从各地区的趋势来看,对北美洲的出口相对不佳,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均录得下跌;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在2-4月分别有一定修复,从而带动整体出口水平的恢复。

pic

pic

2.2其他核心指标:结构失衡

1.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去库存周期仍在。分析库存周期(以会计科目的存货指标代表)有助于把握供需形势。目前,从工业企业存货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的同比来看,两者从2022年左右逐渐下滑,目前同比增速仍在回落。从具体增速来看,工业企业存货同比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均由年初的7.5%和10.7%逐渐收窄至5月的0.8%和3.2%。从工业企业利率来看,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7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收窄1.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当前库存同比增速仍然继续回落,且企业利润水平仍没有根本好转,因此,去库存周期仍将继续,反映出供给侧仍处在去库存周期。

pic

pic

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在库存和利润方面的转变或将影响工业企业整体水平。目前,该三行业的库存同比已经转负,且已接近历史最低跌幅,5月产成品存货同比分别为下跌11.2%、下跌10.3%和下跌9.3%。后期,如果该三行业的产成品库存跌幅达到历史最低值,尤其需求的改善带动利润的回升,或将带动工业企业整体库存水平以及利润水平的改善。

pic

pic

pic

2.CPI相对较低,实际利率水平不佳。1-5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8%。分大类来看,食品烟酒上涨2.2%、衣着上涨0.8%、居住下跌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交通通信下跌1.4%、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7%、医疗保健上涨1.0%、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0%。可见交通通信的跌幅较大,拉低了CPI的整体水平。1-5月,PPI比去年同期下降2.6%;其中生产资料下跌3.5%,生活资料上涨0.8%。从月度情况来看,CPI同比由年初的上涨2.1%逐渐下滑,至4月和5月同比仅录得上涨0.1%和0.2%;PPI同比同样表现不佳,由年初的下跌0.8%,跌幅逐渐扩大,5月为下跌4.6%。核心CPI较为稳定,当月同比在0.7%左右,对于稳定物价总体水平有所帮助。

pic

通胀水平或者说物价水平对于实际利率有直接影响。因为,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水平,如果名义利率采用国债收益率或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来表示,通胀水平的指标选取则直接确定了实际利率水平。从一般意义上来说,CPI可以作为通胀水平的指标,但是由于CPI侧重居民消费品的价格,无法代表工业产品的价格,CPI对于反映整体通胀水平有一定偏差。但是,从近期CPI或者PPI的走势来看,两者均反映出物价水平总体偏低,因此,会造成实际利率水平的偏高,即融资成本偏高,进而不利于融资水平。3.货币供给总体充裕,宽信用仍待释放。1-5月,M2当月同比均在12.0%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当月同比也在9.7%左右。总体来说,货币供给相对充足。但是,1-5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情况不一。1-3月分别为5.99万亿元、3.16万亿元和5.39万亿元;4月和5月增量相对不大,分别为1.22万亿元和1.56万亿元。

pic

从货币供给总量来看相对充足,可以理解为“宽货币”;从融资增量来看相对不足,“宽信用”并未落地。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不佳,与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以及居民的资产配置均有一定关联。但是,核心问题或许还是在于实际利率偏高,抬升了融资成本,加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下滑,进而影响融资水平。

pic

4.制造业景气有差异,预期总体略弱。上半年官方(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与非官方(财新)制造业PMI总体趋势相同,但是5月和6月数据有所差异。官方制造业PMI在1-3月处于荣枯线以上,4-6月均处于荣枯线以下。与官方制造业PMI不同的是,财新制造业PMI在5月和6月分别录得50.9%和50.5%。两类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者样本的差异所致。通常认为,非官方制造业PMI的样本倾向于中小企业以及沿海地区,或许反映出民营企业的活力有所回升。官方制造业PMI一季度维持扩张,二季度整体不佳,均处于荣枯线以下。分指数类型来看,官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二季度整体不及一季度。更重要的是,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二季度均连续处于荣枯线以下,对于后期生产和出口的恢复均有一定压制。

pic

03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3.1宏观核心指标仍待改善,政策组合拳可期

1.CPI有望企稳下半年,在核心CPI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以及工业产成品库存去化的背景下,整体物价水平有望得到回升。从政策角度来说,就业政策所带来的就业恢复,仍然是提振消费的最有效措施,尤其是带动长期收入的提高,进而带动居民消费意愿和物价水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物价水平的恢复将带动实际利率水平降低,有利于融资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民间投资恢复。虽然,目前物价总水平不存在通缩的迹象,仍然需要警惕CPI短期转负的可能以及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pic

2.宽信用亟需优化央行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6月20日,央行又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为10个基点,至3.55%和 4.2%。下半年,宽货币在短期内仍然为主基调,但是核心是需要宽信用的恢复,即社融增量水平的恢复。在宽货币以及降息操作的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或将持续恢复,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社融增量所反映出的融资需求和融资能力。但是,在政策主基调以稳为主的背景下,名义利率并不会频繁地大幅降低。

pic

3.政策组合拳可期

pic

进入二季度后,经济复苏节奏有所放缓,物价、融资、民间投资等核心指标相对不及预期。在3月降准后,6月央行果断降息,对于平复市场情绪、稳定预期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三季度,尤其是8月份左右,如果经济复苏节奏仍然不及预期,政策组合拳或将陆续出台。除了货币政策工具,如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等,财政政策下的专项债或将再度安排提前发力,尤其是提前做好资金的使用,真正落实“提质”和“增效”。同时,相关产业政策或将陆续出台。此外,在对外贸易、营商环境等方面,除上半年已经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之外,或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CPTPP),以进一步带动民营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pic

3.2宏观值得关注的问题

用电问题:2022年,四川作为我国的水电大省,遭遇高温干旱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上游来水不足的情况下,为保障居民用电,对部分企业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3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 “中电联”)召开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会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今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7月3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发布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指出,7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南中东部、华东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风险较高,供水、供电形势偏紧。利率和汇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含义,既包括在国内购买力的稳定,也包括对外贸易购买力的稳定;需要平衡利率和汇率双重因素。因此,在央行“币值稳定”的法定责任下,对于所谓“降息通道”的说法并不可取。但是,这并不妨碍央行以“稳增长”为目的,采取跨周期宽松操作。外部冲击:除了“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外,国际油价以及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较为直接,对于国内物价水平以及汇率走势分别会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