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铜
发布时间:2024-06-14 10:00:24      来源:巴顿比格斯

据市场消息,物产中大从一家俄罗斯铜厂购买了2000吨精炼铜,价值2000万美元,本应于上月交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批货物根本没有来到港口。根据处理这批货物的航运公司的记录,这些金属被列为价格便宜得多的花岗岩,可能已经运到土耳其。

大宗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运输与货权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其中,货权的转移以及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是风险的焦点。大宗商品贸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交易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在没有对供货方进行有效评价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风险事故。

一、物产中大的铜迷局

二、消失的金属

三、金属诈骗往事

四、企业如何应对?

物产中大的铜迷局

大宗商品作为实体产业的基石,从开采、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除了生产商和消费者这对天然的“交易对手”之外,会有大量的贸易商、仓储物流机构、金融机构等“中间商”参与其中,共同构成完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然而,大宗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运输与货权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其中,货权的转移以及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是风险的焦点。

据市场消息,物产中大从一家俄罗斯铜厂购买了2000吨精炼铜,价值2000万美元,本应于上月交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批货物根本没有来到港口。根据处理这批货物的航运公司的记录,这些金属被列为价格便宜得多的花岗岩,可能已经运到土耳其。

消息称,物产中大的工作人员已前往俄罗斯调查事情真相,但他们甚至无法确定冶炼厂的位置。对此,物产中大未给予评论。

物产中大2000吨铜的丢失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被交易对手方下套诈骗。由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环节的物流复杂,货物提供方俄罗斯铜厂可以利用虚假物流货权单证,以掩盖货物的真实状况或交付实际,从而为欺诈行为腾出空间。

当然,这个游戏肯定不是俄罗斯铜厂一家能够完成,背后肯定有多个玩家参与。第二,可能是相关人员从中谋利玩的空手套白狼。不管怎样,这一事件本质上由企业风险管理不足所导致。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在大宗商品市场上这类事件尤其多?

消失的金属

大宗商品贸易中商品无故消失的案例不胜枚举。2021年,大宗商品贸易巨头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团从土耳其一家公司购买价值3600万美元(约合2.34亿元人民币)黄铜,然而当货物抵抵达目的地时,本应该装满黄铜的集装箱却全部被调包成立涂着金属色颜料的石块。

通常,在这种不能交货的情况下,贸易公司可以向货物的保险单提出索赔。但摩科瑞发现,这家土耳其公司为货物投保的合同中,只有七分之一是真实的。其余的都是伪造的。

这些货物在最初装进集装箱后就经过查验并贴好了封条,但欺诈团伙趁着夜幕打开集装箱迅速掉包,之后又贴上假封条来掩盖其行径。

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巨头托克集团也曾遭遇镍交易骗局。2023年2月9日,托克在镍交易过程中碰上了一起骗局,在购买的部分集装箱货物抵达检查后发现并不含镍,预期最多可能造成5.77亿美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具体来看,迪拜金属商人Prateek Gupta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在交易镍金属的过程中实施了“系统性欺诈”。这一系列公司包括TMT Metals和UD贸易集团旗下公司。这些公司在去年的镍交易中,涉及虚假陈述和各种虚假文件。

通常而言,在买卖双方签订采购合同时,贸易商在了解供应商资质、信誉、交货能力等情况后才与之签订采购合同,但从实操来看,依然漏洞百出。

金属诈骗往事

不仅如此,国内的金属诈骗等违规行为也早有案例,且涉及金额往往较大。2014年,青岛港被曝出发生大宗商品融资诈骗案件。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涉嫌利用同一批铜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融资贷款而遭到调查,多家银行牵涉其中,涉及资金上百亿元。

2022年8月,总价值约60亿元的30万吨铜精矿在秦皇岛港因贸易商“无单放货”而失踪。该事件发生后,嘉能可、洛阳钼业的金属贸易公司IXM已停止向涉事方瑞升商贸供货。

秦皇岛铜精矿事件涉及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比如江铜国贸、万向资源、浙江物产、珠海华发等,一共12家金额50亿代理开证。值的注意的这些企业中竟然同年铝融资违约事件的受害者!

大宗商品融资贸易很大一部分只凭信用并没有控货,另外的一部分即便有控货也往往怠于监管。前者是融资贸易的应有之义,因为贸易本身只是为了融资,而信用融资才会融得最多的资金。此时的授信安全取决于融资主体的信用,而如果是联保互保的话,将演化为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担保圈信用。

而后者则是融资贸易的歪门邪道,为了融资而不择手段,丧失底线:所提供的支持性资产——融资货物,只是以仓单文件形式出具的一纸空文。此时,银行精心构建的以融资货物本身的变现价值为依托的授信安全体系,已经形同虚设:没有了融资货物又何来变现。

企业如何应对?

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挑战的大宗商品贸易市场中,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是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大宗商品贸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交易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在没有对供货方进行有效评价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风险事故。

因此,企业要强化对供货商的监管,必须建立并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实地考察中,要全面掌握企业的背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各大客户的相关资料,并着重确定其交易的真实性与可信度,特别是对其资本状况和经营状况有清晰的认识。

在经营活动中,要不断地对合作方的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和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的更新,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时,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建立动态监控体系,动态监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交易对手的动态监控,要及时掌握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诉讼、担保等,特别关注对其资信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并及时评估。

二是要关注正在进行交易的执行情况,关注信用额度占用情况、银行文件是否按要求开具、货权转移等,对交易规模大、种类多的企业,需要引入贸易风险管理系统,以有效实施监控;三是要开展交易对手随访,并按半年度或年度复查对手方资信。

此外,全球铜贸易商基本没有变化,但最近几年有新增的小贸易商出现。由于资金和渠道问题,新增的小贸易商一般会选择高风险的业务,所以要慎重和新增且规模较小的贸易商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