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到2030年实现高转长流程钢铁企业平均余热余能自发电率超过60%
发布时间:2024-07-09 21:22:49      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20224年6月28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唐山)实施方案》,以有效落实《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安排部署,立足唐山市现有发展基础和自身优势,围绕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农业、生活消费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部署试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

围绕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提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钢铁、能源、化工、建材、交通等低碳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区域绿色低碳协同创新模式,打造老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

《方案》立足钢铁和新能源两大重点领域明确试点定位。提出唐山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的三个定位,即老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环渤海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在总体目标中,《方案》明确,把碳达峰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就钢铁而言,钢铁是唐山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从1925年炼出华北第一炉工业钢,再到唐钢成为中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采选矿、烧结、焦化、炼钢、轧钢、冶金机械、金属制品、钢铁物流等主副行业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产业体系,拥有首钢京唐、首钢迁钢、河钢乐钢、丰南纵横、迁安九江、迁安燕钢、津西钢铁等骨干企业。

《方案》指出,唐山市将立足钢铁产业的规模和优势,推动传统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降总量、优布局、延链条、提品质、增效益”,培育和打造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不断推动传统钢铁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国最大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方案》提到,加快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聚焦钢铁核心业务,推进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聚集,提高集约化、循环化、现代化水平。推动钢铁行业在2026年前尽早碳达峰,鼓励钢铁企业实施极致能效改造,实现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

到2025年,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空间布局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调整优化,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产品特色鲜明、区域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钢铁、焦化企业能效水平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分别超过30%,电炉炼钢占比达到5%左右,有力支撑唐山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9%以上。

《方案》详细部署了推动钢铁行业尽早达峰的主要任务。其中提到,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推动钢铁绿色转型,推广国家、省制造业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改造。严控钢铁项目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相关政策,对在建钢铁项目能效水平低于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探索实施钢铁行业以污控产、以煤定产。

持续优化钢铁企业布局。推进钢铁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构建集团化管控、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构建以大型钢铁企业为支撑、新优专特企业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提升全市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形成以首钢(京唐、迁钢)、唐钢两家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沿海、迁安、滦州、遵化(迁西)4大片区为支撑,8家产能规模达到500万吨左右的地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重点的“248”钢铁产业格局。全面实施沿海、迁安、滦州、遵化(迁西)四大钢铁产业片区的低碳提升路径,加快钢铁企业整合搬迁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产能产量“双控”机制。严控钢铁行业产能和产量规模,积极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进存量优化,合理控制粗钢产量。严格执行《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2021〕46号),新、改、扩建项目实施产能置换。加快限制类工艺装备产能置换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先进产能占比。

构建废铁废钢回收利用体系。制定《唐山市废钢铁回收管理办法》,在市域范围内打造回收、加工、配送、流通体系,建立废钢废铁分级回收网络,按照回收归类标准制定废钢铁资源价格调控机制。建立废钢铁物流专管机制,制定废钢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到2030年,全市钢铁行业平均炼钢废钢比达到20%以上。

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产能替代。构建电炉钢产能置换比例优惠、电费优惠、停限产减免等有效促进发展短流程炼钢的相关政策引导机制。大力推进大型钢铁企业实施电弧炉炼钢产能置换高炉—转炉长流程产能。以首钢京唐等行业龙头企业为试点,建设高富氧炼铁、短流程炼钢示范工程。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较2022年提高三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钢铁产品提质上档。按照一企一策,支持精炼、冷轧、短流程项目建设,鼓励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建筑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级管线钢等高端材料,提升优质特殊品种钢材比重,强化量大、面广优势产品质量稳定性,打造“金字塔”型产品结构。

全面提升钢铁行业能效水平。推进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等非高炉炼铁等低碳冶金技术示范,推广铸轧一体化、低温轧制技术等炼钢、轧钢节能减排工艺技术;鼓励钢焦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提高高炉炉料球团矿配比,推进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应用,强化能源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加快实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东华钢铁、港陆钢铁、东海钢铁、鑫达钢铁、荣信钢铁、松汀钢铁等企业产能减量置换、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广应用高温超高压及以上参数煤气发电机组,提高煤气发电、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含BPRT)、烧结炼钢轧钢工序余热发电、干熄焦发电等设施发电效率,到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到2030年,实现高转长流程钢铁企业平均余热余能自发电率超过60%。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工业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绿色化高效利用。到2030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

持续推进钢铁产业智慧低碳制造。全面推进钢铁产业与新一代工业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构建企业、行业层面的“碳大脑”系统,加强碳资产管理。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创建钢铁企业网络化协同管理应用平台。重点推进河钢唐钢新区数据中心,首钢迁钢、首钢京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