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欧佩克+”会议
发布时间:2024-06-12 22:03:15      来源:能源新媒

2024年6月2日,“欧佩克+”举行了第37次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有不少谜团,包括:为什么石油消费旺季不增产、淡季反增?为什么“维也纳联盟”的线上会议变成了利雅得的线下会议?为什么阿联酋再次获准增产?

不论原因如何,这些谜团的出现会对下半年及之后的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为什么消费淡季增产?

6月2日,“欧佩克+”的八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的能源高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晤,决定从2024年10月起至2025年9月,将逐步退出它们在2023年11月宣布的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安排,速度为每月增产18万桶/日左右。

这一决定耐人寻味:每年10月,全球石油消费将进入淡季,北半球国家的较多炼油厂将停产检修。“欧佩克+”在10月开始增产,难免会在短期内加剧供应过剩,并拖累国际原油价格。因此,从经济角度看,产油国在10月开始增产不明智。

那么,“伟大八国”做出这一决定,到底有些什么考虑呢?

有的金融机构提出,八国之所以做出增产决定,是由于其最近对世界石油消费增长前景过分乐观,5月欧佩克《石油市场月报》(MOMR)预测2024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费量将增长225万桶,而同月国际能源署《石油市场报告》(OMR)的预测值仅为110万桶,差别明显。但是,欧佩克对石油消费前景的预测,几乎一直比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其他机构更乐观。因此,“误判”论的解释力有限。

在仔细研究后,我们认为提前为美国大选布局可能是产油国增产的一个重要考虑。

最近美国总统大选的选情发生了微妙变化,拜登胜选可能性在增加。5月30日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家法院的陪审团裁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封口费案中有罪。特朗普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在刑案中被裁定有罪的前总统。之后的路透/益普索等民意调查显示,特朗普的少数支持者立场有所动摇,他们不太愿意选举一名罪犯做美国总统,而拜登的支持率开始反超特朗普。

无论是“伟大八国”、欧佩克或“欧佩克+”,其领头羊都是沙特。在拜登和特朗普两人中,沙特王室偏爱特朗普。不过,鉴于最近美国大选结果的不确定性上升,沙特的明智做法应该是两头下注。而沙特在投票前一个月开始带头增加原油产量,减轻拜登所承受的高通胀压力,会是送给拜登的一份重礼。

此外,沙特还想借此补偿两年前对拜登总统的“伤害”。2022年7月,拜登总统顶着巨大的国内压力,第一次访问沙特,并会见了沙特的实际统治者萨勒曼王储。要求沙特带头增产原油被公认为是拜登访沙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当年10月,“欧佩克+”决定在次月(即11月)将其原油日产量大减200万桶。2022年11月恰逢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欧佩克+”做出决定前,拜登政府曾经与沙特王室沟通,希望“欧佩克+”在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再减产,以免影响民主党选情。但对此沙特王室置之不理,这相当于打了拜登总统一耳光。今年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日。沙特王室可能相信,在此之前增产能够弥补两年前对拜登的“失礼”。

二、为什么维也纳线上会议变成了利雅得线下会议?

“欧佩克+”又称“维也纳联盟”。2016年12月10日,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在欧佩克总部所在地维也纳签署《合作宣言》,并达成重要原油减产协议,“维也纳联盟”初步形成。本次会议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已举行了36次联合部长级会议,其中线下会议都在维也纳召开。

第37次部长级会议的过程颇具戏剧性。“欧佩克+”原计划6月1日在维也纳举行线下会议。5月23日欧佩克网站宣布改为6月2日在线上举行。临近开会,情况又变。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能源高官抵达利雅得,并与东道主举行了线下会议。“欧佩克+”线上大会以维也纳欧佩克总部为主会场,宣布除阿联酋原油日产量增加30万桶外,“欧佩克+”各国2025年的产量基本不变。之后才是重头戏即“伟大八国”高官的线下面对面交流,并且宣布了更加重要的产量决定:八国日产量逐渐增加220万桶。

对比6月2日的两场会议,不难看出“欧佩克+”权力中心的东移,当今“欧佩克+”的中心已经是利雅得而非维也纳。

三、为什么阿联酋获得增产特权?

2023年6月第35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独独将阿联酋2024年的原油日产量配额上调20万桶。本次会议阿联酋再次享受特权,会议决议明确规定阿联酋日产量配额上调30万桶,从2025年1月至9月逐渐完成,平均每月增产3.3万桶。

为什么阿联酋能获此特权?

简单地说,因为阿联酋是欧佩克的核心之一。近年来,阿联酋多次放出风声,要离开欧佩克,而一旦它真的退出,那么欧佩克可能会分崩离析。其他欧佩克国家为了把它笼络住,给了它特殊优待。

目前的“欧佩克+”分三层:外层是13个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成员国,它们的重要性不突出。中间层包括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和伊拉克。核心层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成员国,尤其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阿曼。

近年来欧佩克和“欧佩克+”的离心倾向明显,一些国家已经退出,还有国家已经“躺平”。

卡塔尔、厄瓜多尔、安哥拉已经分别于2019、2020和2024年1月退出欧佩克。

墨西哥形式上还留在“欧佩克+”中,但已经不接受后者的约束。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爆发后,世界石油消费量一度大幅下降,油价大跌。为了拯救油价,4月9日“欧佩克+”召开减产大会。在会上墨西哥被要求减产40万桶/日,但墨西哥政府只同意减产10万桶/日,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会议一度因之陷入僵局。虽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等各方的斡旋下,减产协议最终达成,但墨西哥的立场纹丝未动。之后,墨西哥虽然继续留在“欧佩克+”里,但从未参加任何减产活动。

但是,对“欧佩克+”来说,多国出走或“躺平”还没有伤及其根本。厄瓜多尔、安哥拉本就位于欧佩克的边缘。卡塔尔的能源生产以天然气为主,其原油日产量较低,2018年只有60万桶。墨西哥虽然拒绝“欧佩克+”的减产要求,但其油田严重老化,产量自然衰减。

但是,一旦阿联酋“出走”,后果会很严重。

首先,阿联酋在世界石油领域中的重要性突出,在“欧佩克+”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卡、厄、安、墨等国家。阿联酋石油产量在世界总量中的占比约为4.3%,原油出口量的全球占比更高达8.1%。在“欧佩克+”国家里,阿联酋的石油产量和原油出口量均居第四位,仅次于沙特、俄罗斯和伊拉克。

其次,阿联酋是海合会的核心国家之一。海合会是波斯湾地区六个君主制国家(即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的联盟,其总部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自1981年成立以来,海合会各国在多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石油合作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阿联酋退出欧佩克,将对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团结造成影响,而这绝不是沙特等其他海合会国家愿意见到的。

6月2日的“欧佩克+”会议释放出重要信息。它突出地反映出欧佩克和“欧佩克+”的行动受到了更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它还折射出欧佩克正在坍缩为以少数几个海湾阿拉伯产油国为主的组织,其他成员国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

6月2日的“欧佩克+”会议将产生重要结果。短期来看,此次“欧佩克+”会议可能会轧平今年夏天成品油消费旺季的国际原油价格,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石油市场形势的变化,它对油价的压制会逐渐减弱,从而有助于(但不能决定)油价在今年余下时间内走出一波先跌后涨的行情,而这种走势会对炼油化工等石油行业中下游企业相对有利。长期来看,欧佩克和“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

文/王海滨: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