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纸张利润同比增7倍!造纸业走出“企稳向好”行情
发布时间:2024-06-27 22:08:37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中国造纸产业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和技术改造,已跻身世界造纸大国之列。如何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制浆造纸及纸制品全行业2023年完成纸浆、纸及纸板和纸制品合计29139万吨,同比增长2.63%;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39万亿,同比减少2.39%;实现利润总额508亿,同比增长4.39%。2024年1至4月,全行业更是呈现出企稳向好迹象。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曹春昱在6月20日召开的“2024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造纸行业还面临大而不强、科技成果多而不精、创新行为散而不聚的情况,应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争取达成2025年全国纸及纸板总量1.4亿吨、2035年1.7亿吨的目标。

造纸业中长期目标已明确

“造纸行业是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它既为工农业、科技、国防等提供功能性基础原材料,也为人们文化和生活提供消费材料。纸张人均消费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在论坛上表示,现代的造纸工业已经发展成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包括多种技术领域,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赵伟介绍,目前我国年人均纸张消费量为90多公斤,而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年人均消费量是120至150公斤,发达国家基本是200公斤以上。如果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年人均120公斤消费量的话,纸张的需求量至少在1.7亿吨;如果人均150公斤的话,总需求量要达到1.9亿吨。“现在总消费量才1.3亿吨,从理论上分析产业仍然还有发展空间。”

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12965万吨,较上年增长4.35%,消费量13165万吨,较上年增长6.14%;纸浆产量8823万吨,较上年增长2.75%,消费量11899万吨,较上年增长5.35%;纸制品产量7351万吨,较上年下降0.38%,消费量6823万吨,较上年下降1.07%。

“今年1至4月份,造纸产业产量是增加的,销售额总体上是增加的,纸张的利润已经走出了去年同期低迷的状态,利润增加了7倍。”赵伟透露,今年前4个月,全行业纸浆产量606万吨、纸张产量4972万吨、纸制品产量2137万吨,前两者同比增幅都超过14%,后两者的收入和利润数据也都是同比增长的。

而按照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2025年,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要达到1.4亿吨(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00公斤),原生纸浆产量3000万吨,纸制品产量9000万吨;2035年,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1.7亿吨(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20公斤以上),原生纸浆比例30%以上,纸制品产量1.2亿吨。

赵伟表示,造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因为其具有绿色属性和循环经济的特点,中国造纸目前的原材料近60%是使用回收纸张,用的木材很多也是木材加工厂的剩余物、次生材料。另外造纸业目前在固气液废物处理上非常完善,已经是现代化的产业。

近8成原生木浆原料依赖进口

记者了解到,山东在中国造纸产业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原校长、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嘉川教授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山东算是第一造纸大省,也是一个制浆大省,2023年太阳纸业、晨鸣纸业、山东博汇等5个龙头企业合计纸业产量2360万吨,占全国的18.2%;山东前5大制浆企业产量合计1125万吨,正好是全国纸浆产量的一半。

但我国造纸工业也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陈嘉川表示,造纸不可能全用废纸浆,废纸浆占到60%左右,要补充40%的原生浆。原生浆去年国产木片制浆有1040万吨,进口木片制浆是1200万吨,进口木浆2684万吨,进口的浆和进口木片做的浆是3884万吨,占整个原生木浆4931万吨的78.8%,对外依存度相当高。

曹春昱表示,我国造纸工业还面临着阶段性或者是局部性的产能过剩,同时还面临着传统轻工产品出口增长乏力的局面,不能再期望像以往一样,通过出口总额的增长拉动纸和纸板消费量的增长。

在科技创新方面,曹春昱介绍说,从2009年起我国纸业产销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但纤维原料、先进装备、高性能材料的优势不明显;科技成果多而不精,据行业科技界的统计分析,我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至30%用于实际生产,真正形成产业的只有其中的20%。

“真正能够反哺或者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真正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技术提升的还不多。”曹春昱表示,造纸行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散而不聚,企业主体、主导特征不明显,近百家的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各自为政的模式多一些,整合、协同、创新方面薄弱。

绿智融合构建新质生产力

针对造纸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也纷纷给出了应对策略。

陈嘉川认为,在原料方面,农业剩余物的利用是重要方向,山东在世纪阳光立项做了20万吨麦草秸秆生物机械浆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但秸秆制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比较缺乏,另外秸秆浆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滤水性差,限制了秸秆浆的使用范围。

基于造纸平台的纤维资源高效利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陈嘉川表示,构建农林浆纸精炼一体化的平台,可以大大改进利用率。比如农林剩余物中,纤维素除了造纸还可以做纳米纤维素,可以做溶解浆纤维素的衍生物;木质素燃烧掉作为热能回收,也可以做其他的产品,粘合剂等都做得很好。

曹春昱建议,全行业汇聚资源,在竹材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协同创新方面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专用竹材的组培、种植技术的体系化开发、收贮运环节专用器械和经营模式的改变等。科技创新方面,企业要作为主导和牵引力量,积极出题、勇于尝试,把科技成果、成就立足于应用实效。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跟造纸工业、传统工业深度融合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造纸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化与智能化少不了。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包括企业的、政府的、社会的,加快向智能化转型。

“在其中,造纸工业的工业智能技术怎么研发?有了技术以后怎么开展应用?在应用中来提高、在应用中来迭代,企业家要起主导作用。”刘焕彬说。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在论坛上表示,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要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深化全链路协同发展创新等方式,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据悉,作为造纸行业龙头企业,金光集团APP(中国)通过促进高新技术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工厂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比如,如东工厂依托5G、云计算以及“工业4.0+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理念,选用世界先进的生产数据自动化系统和AGV、RGV、RFID等生产自动化设备,将抄纸、加工、物流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数据化、管理模块化、生产自动化,最终实现从供应商到浆厂、纸厂再到客户的全流程数字化覆盖,使车间能源整体节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