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酵期”的焦点?——2月宏观月报
发布时间:2025-02-12 18:11:34      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2月12日:

摘要

1月以来,特朗普“百日新政”徐徐展开,国内地方两会等全年部署也在加速推进。2月,数据空窗之下的“政策发酵期”,国内外分别有哪些焦点与期待?本文分析,供参考。

(一)1月海外市场的主线?特朗普政策“反复”,避险情绪明显升温

1月,特朗普新政首秀,部分政策反复摇摆。截至2月6日,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已签署86项总统行动命令,数量远高于第一任期。而市场最为关注的贸易领域,特朗普出现了多次反复。例如曾威胁自2月1日起对加、墨征收25%关税,但随后又延期1个月,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同时,美国经济数据、就业数据等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第一,消费仍有韧性,但投资已显疲态。第二,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50.9、2022年10月以来首次突破荣枯线;而服务业PMI再度低于预期。第三,1月非农低于市场预期,但失业率、平均时薪等均强于预期。

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数据反复,叠加外部扰动等,海外风险资产波动加剧、避险资产表现较好。除宏观因素外,市场对“美国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担忧,也加速了COMEX市场金、铜等品类库存的积累,1月以来,COMEX金、铜与伦敦金现、LME等市场间价差明显走阔。

(二)1月国内市场的焦点?经济数据受春节扰动,财政等政策应对积极

1月,国内宏观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前置”的春节导致国内经济数据受明显扰动。1)春运对供给端压制更明显,制造业生产指数回落2.3pct、幅度大于新订单指数。2)分行业看,消费品和高耗能行业等劳动密集型PMI跌幅更大。3)建筑业再度收缩,而服务业在改善。

第二,年末广义财政收支均继续“赶进度”,彰显了财政的“韧性”和“决心”。2024年12月,广义财政支出当月同比10.6%、较11月增速提升6个百分点。整体上,在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支撑下,2024年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额已超近年同期平均水平。

第三,外部压力仍在,但政府有力地应对,有效平抑了市场的波动。汇率方面,央行对内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增加外汇供给;对外发行600亿离岸央票,收紧离岸流动性。权益方面,政府释放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同时延长考核周期,提升了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三)2月宏观聚焦的关键?海外关注关税的演绎,国内关注政策预期的发酵

2月,特朗普百日新政尤其是“关税政策”的演绎,或仍是海外聚焦所在。重点关注特定行业关税与全球关税:2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或将推行全球对等关税;具体实施方式上,美国或将各类商品的关税税率抬升至全球平均水平。2月18日前后,部分产品关税威胁也需留意。

国内经济,一方面,关注两会前政策预期的再度发酵。从地方两会与“新春第一会”布局来看,全国“两会”或有两大期待:第一,2025年北京、上海公布的目标5.0%左右,为全国GDP增速目标设定提供参考。第二,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更加积极”、“适度宽松”的基调。

另一方面,聚焦财政的前置发力与部分产业政策带来的相关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指引下,2025年初财政前置发力,或将重点体现在隐债化解、专项债优化、“两新”加力扩围三方面。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

正文

1月以来,特朗普“百日新政”徐徐展开,国内地方两会等全年部署也在加速推进。2月,数据空窗之下的“政策发酵期”,国内外分别有哪些焦点与期待?供参考。

一、1月海外市场的主线?特朗普政策“反复”,避险情绪明显升温

1月,特朗普新政首秀,部分政策反复摇摆,明显加剧了市场的波动。1月,特朗普的就任无疑是全球市场的焦点。截至2025年2月6日,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已签署86项总统行动命令(包括行政命令、备忘录及公告),数量远高于第一任期。从内容上看,移民政策数量最多(11项),国防安全(8项)等是特朗普侧重的领域。而市场最为关注的贸易政策,特朗普出现了多次的反复。例如曾威胁自2月1日起对加、墨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但随后又延期1个月,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同时,美国经济数据、就业数据等的“分化”,也使得市场表现有所反复。1月以来,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一度由去年底的-1.7回升至1月17日的22.8,随后又再度走低至2月6日的7.7。美国经济与就业数据上出现了三重分化:第一,消费仍有韧性,但投资已显疲态;四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2.3%、略弱于市场预期,主要拖累来自于库存和设备投资。第二,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50.9,自2022年10月以来首次突破50;而服务业PMI再度低于市场预期。第三,1月非农低于市场预期,但失业率、平均时薪、劳动参与率均强于预期。

政策的不确定性,经济数据的反复,叠加外部冲击等扰动,海外风险资产波动加剧、避险资产表现较好。1月以来,在特朗普冲击、DeepSeek等接连的冲击下,海外风险资产波动明显加大,标普500指数过去1个月波动率由73.8升至90.1、原油价格波动率也由0.9快速升至2.2。这一期间,避险资产更受投资者的青睐,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12月31日的4.58%快速回落至2月6日的4.45%,金价也大涨8.9%、创新历史新高。除宏观因素外,市场对“美国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担忧也加速了COMEX市场金、铜等商品库存的积累,COMEX金、铜与其他市场价差明显走阔。

二、1月国内市场的焦点?经济数据受春节扰动,财政等政策应对积极

1月,国内宏观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前置”的春节导致国内经济数据受明显扰动。其中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个百分点至49.1%,边际降幅大于往年同期(环比-0.2%)。虽然PMI分析已考虑季节性影响,但今年春运效应对制造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这主要反映在三方面:1)强劲春运对供给端压制更为明显,制造业生产指数回落2.3个百分点、幅度大于新订单指数的1.8个百分点。2)分行业看,消费品和高耗能行业等劳动密集型PMI跌幅更大,也更多反映春运对供给端影响较大。3)建筑业PMI再度降至收缩区间,而与出行相关的服务业PMI在改善。

第二,年末广义财政收支均继续“赶进度”,彰显了财政的“韧性”和“决心”。2024年12月,广义财政收入当月同比14%,较11月增速提升13.1个百分点;广义财政支出当月同比10.6%、较11月增速提升6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度看,2024年广义财政收支预算完成度均在95%以上。2024年9月以来,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对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性基金支出形成有力支撑;整体上,2024年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额已超近年同期平均水平。

第三,外部压力仍在,但政府有力地应对,有效平抑了市场的波动。特朗普上任后,贸易政策等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A股情绪等一度产生冲击,但政策应对积极。汇率方面,央行多举措并举,对内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由1.5上调至1.75,增加外汇供给;对外发行600亿离岸央票,收紧离岸流动性。权益方面,1月23日,国新办举办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布会,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同时延长考核周期,提升了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三、2月宏观聚焦的关键?海外关注关税的演绎,国内关注政策预期的发酵

2月,特朗普百日新政尤其是“关税政策”的演绎,或仍是海外聚焦所在。第一任期,特朗普上任100天内签署了24项行政命令,22份总统备忘录、20项总统公告和28项法案,虽然数量较多,但承诺完成率较低,仅为20%,多数承诺未能兑现。本轮中,1)非法移民驱逐力度或会降低。驱逐100万非法移民的成本约为922亿美元,移民执法局现有的执法能力或难以应对。2)2月关注特定行业关税与全球关税。2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或将推行全球对等关税;具体实施方式上,美国或将各类商品的关税税率抬升至全球平均水平。2月18日前后,部分产品关税威胁也需留意。

国内经济,一方面,关注两会前政策预期的再度发酵。节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31省市披露2025年GDP目标增速,加权平均值为5.3%;同时多地将扩内需、提振消费作为首要经济工作任务。节后,中央、部分部委和地方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安排。从地方两会与“新春第一会”布局来看,全国“两会”或有两大期待:第一,历史经验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全国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025年北京、上海公布的目标5.0%左右,为全国GDP增速目标设定提供参考。第二,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更加积极”、“适度宽松”的基调。

另一方面,聚焦财政的前置发力与部分产业政策带来的相关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指引下,2025年初财政前置发力,或将重点体现在隐债化解、专项债优化、“两新”加力扩围三方面:1)隐债化解方面,化债工作或仍加快推进,叠加2024年年底化债资金落地使用,或将实质性改善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现金流。2)专项债方面,本次专项债管理机制的全方位优化,或可提升新增专项债落地使用效率。3)“两新”方面,政策或在年初即延续加力态势。第一,“两新”财政支持范围或加力扩围;第二,后续服务消费可能也有相关政策支持。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巴以冲突又起波澜。地缘政治冲突或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5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全面不达预期,劳动力市场加速放缓,居民部分还本付息压力趋势性上行,消费放缓趋势仍在继续。

3)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11月人大常委会等关键会议陆续召开,政策变化或超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