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签署“钢铝关税”行政令,并威胁要对汽车、药品和半导体征收关税的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重申,他会在“未来两天内”宣布更加复杂的“对等关税”体系。
对于美国总统不断拿关税挑事,全球大行的经济学家们熬夜测算后警告称,特朗普的下一个关税议题将在亚洲开辟新的“贸易战线”,印度和泰国也是最容易受到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冲击的经济体之二。
美国又一次对所有贸易伙伴发动政策攻击的行为,也将为全球格局注入新的不确定性。
野村控股的印度和亚洲(除日本)首席经济学家Sonal Varma解读称,新兴亚洲经济体对美国出口商品的相对税率更高,因此面临更高的“对等关税”风险。
泰国和印度之所以突出,是因为他们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远高于美国对两国商品的税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模糊的讲话欠缺太多信息——例如这项关税是否适用于所有国家、哪些商品会被纳入计算等。例如德意志银行的测算称,印度对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要比起美国的税率高出10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Chetan Ahya分析称,以减少税率差异为基准,泰国和印度是可能面临4%-6%关税点位上升的亚洲经济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政策细节,例如特朗普政府考量的是贸易对手的整体税率水平,还是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的税率。
(印度基准股指去年底创新高后已经连续下跌了4个月,来源:TradingView)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写道:“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已经比2018-2019年期间的‘第一次贸易战’更加激进,本周的发展可能会将这一风险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对美国商品的整体税率较低,但在汽车或农产品等细分项目上,关税则会高得多。
特朗普此前也屡屡尝试针对特定行业的施压。
本月初时,特朗普曾经喊话欧盟称:“他们(欧洲人)不买我们的汽车,不买我们的农产品,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买。而我们从他们那里几乎什么都买,数百万辆汽车,巨量的食物和农产品。”
顺便一提,就在发稿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特朗普“钢铝关税”发表官方声明,她表示“对欧盟的不合理关税将不会被置之不理,美国关税将引发坚定和相称的反制措施。”
(来源:欧盟委员会)
当然,采用何种策略对抗特朗普关税,会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需要做出的决策。
在特朗普即将宣布“对等关税”的节骨眼上,印度总理莫迪将从周三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事前媒体也预期,印度可能会提出增加美国商品的进口额,来换取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松手。
具体来说,印度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莫迪可能会推动国有能源公司更多购买美国出口的LNG。印度国家天然气公司的董事长桑迪普·古普塔也提及,公司有意收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工厂的股份或签署长期供应协议。
与此同时,莫迪访美期间,两国也有可能宣布更多的军火购买协议,涉及军用车辆、战斗机发动机等。
另外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点,是莫迪与特朗普大金主马斯克的潜在会面。印度总理可能会与世界首富讨论特斯拉汽车的市场准入,以及加快“星链”项目分配频谱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