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讯:
投资要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一“新”起点上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其意义不言而喻。从中也可以看出,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在于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强调稳定和增长,5%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对高质量发展和以稳求进的底线思维。预计,“两会”后的短期内,政策将成为市场焦点;中长期来看,如下主线将有望贯穿全年:一是,扩内需相关的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二是,“发展与安全”主线相关的制造业升级和关键技术攻关;三是,“国企改革”主线相关的央国企价值提升和估值重构;四是,“有效化解风险”相关的优质头部房企重生和地产业修复。
重点关注数字化、科技自主、安全发展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国企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等工作重点,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主线、扩大内需主线、防范风险主线,本报告重点介绍证券、光伏、电力与公用事业、锂电池、机械、军工、汽车、计算机、化工、电子、医药、农林牧渔、家电等 9 大行业。
计算机受益于数字化战略实施。两会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计算机行业重点值得关注的是信创、数字化两个大的方向。半导体受益于补强产业链战略。半导体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商品,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重中之重。在美国BIS新规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推出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封装、先进制造等板块。
机械军工受益于安全发展和军费增长。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2023年国防费预算15537亿元、同比增长7.2%,在新国际形势下对国防军工领域持续的加码。重点关注新兴成长板块龙头及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相关的专精特新板块。
新能源受益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两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点关注光伏、储能等板块。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行业政策变化;
报告正文:
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1.1. 概要简述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众所周知,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的换届年份,因此,“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定调自然是举足轻重。
《报告》首先阐明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其次,明确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也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国内与国外、疫情防控与发展、发展与安全,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最后,明确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八方面重点工作(参见表1)。
1.2. 关注要点
整体来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安排,重在于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强调稳定和增长,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其中的如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目标微调0.5个百分点,透露“以稳求进求增长”的底线。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较2022年的5.5%下调0.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月,经济复苏态势良好,景气度出现明显回升,但亮点呈现结构性特征,复苏的力度与持续性尚待进一步观察,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因此,设置相对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体现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的稳健审慎、以稳求进求增长的政策底线特征。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提至3%,地方专项债提至3.8万亿元。今年的财政目标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均高于2022年2.8%、3.65万亿元的目标,体现出财政支出强度上的“加力”,但若考虑去年预算外资金填补财政缺口、结存限额带来新增专项债规模的因素,则上述安排更多体现了今年财政政策的“尽力而为”偏稳健和相对温和。
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基本匹配、基本稳定。今年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2年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三次调降LPR,其中在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结合近期央行表态: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水平是比较合适。预计,年内货币政策总量操作逐步回归常态,“有力”更多体现在聚焦稳增长、产业发展和防风险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对结构性工具的配套支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如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方面,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四是,内需增长为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恢复关键在场景、扩大核心在收入,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结合今年以来的消费回暖跟踪(参见报告《新岁序开,“烟火气”渐暖》,我们预计,今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到疫情前。
五是,政府投资和激励政策带动,发展与安全并举,引导产业“超前”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事实上,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次国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年初各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反复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相关的产业链补链强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举措,与之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六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提升国企价值。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结合近期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年度经营目标、动员部署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等强调盈利含金量、现金流安全和国企价值创造的系列举措,预计,提升国企价值有望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领域。
七是,聚焦优质头部房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在明确要压实各方责任的基础上,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要从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等方面着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从优化债务期限结构以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并化解存量等方面着手。预计,2023年基于需求和供给的政策将侧重于支持优质头部房企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从而确保地产行业的逐步修复和平稳发展。
1.3. 相关投资主线
综上,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在于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强调稳定和增长,5%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对高质量发展和以稳求进的底线思维。尽管前两月的主要经济数据已验证经济正处于回归疫情前的快速恢复状态,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明显增强,但后续经济内生动能推动下的复苏边际效应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观察。
考虑到2023年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换届年份的特殊时点,预计,“两会”后的短期内,政策将成为市场焦点;中长期来看,如下主线将有望贯穿全年:一是,扩内需相关的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二是,“发展与安全”主线相关的制造业升级和关键技术攻关;三是,“国企改革”主线相关的央国企价值提升和估值重构;四是,“有效化解风险”相关的优质头部房企重生和地产业修复。
2. 证券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张洋)
结合《报告》对于今年工作重点的部署,证券行业可以重点关注两条主线:
一是在全年经济增长5.0%左右的目标下,经济温和复苏的预期较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仍在持续推进,资本市场不存在持续弱势的基本面及政策面基础。在证券行业整体经营环境确定性出现改善的背景下,券商板块有望对整体估值进行修复,板块内结构性行情的力度有望转强,关注低估值中小市值标的,如东吴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等。
二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头部券商,特别是龙头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依托其卓越的定价能力、承销能力以及各项业务的广度及深度,重塑业务链条,深度受益,叠加相对低估值,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
3. 光伏、电力与公用事业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唐俊男)
3.1. 光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对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表述,不仅延续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定调,而且强调了对整个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进度。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规模显著增长,发电装机占比提高,消费占比快速提升,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并实现高水平消纳和稳定供应。行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期。
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有望齐发展,制造端优胜劣汰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设施、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化升级,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撑保障能力。因此,地面电站投资建设相关的开发、EPC和光伏组件主辅材制造、储能系统、电网系统改造需求均有望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1.4万亿,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各环节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2023年,在清洁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持续高增,与之同时,光伏产业链扩产明显,技术迭代和成本比拼有望促使行业优胜劣汰持续进化。
建议关注一体化组件厂、光伏设备、储能变流器等细分领域和相关的头部企业,包括:(1)2023年,硅料供应将逐步宽裕,光伏产业链成本将逐步下行,产业链利润将从上游向下游转移。建议关注隆基绿能、晶科能源;(2)TOPCon电池产业化速度加快,设备端投资有望增加。建议关注捷佳伟创、奥特维;(3)强制配储和磷酸铁锂电池降价以及谷峰电价价差拉大促使储能电站经济效益提升,储能变流器将放量,建议关注:固德威、锦浪科技。
3.2. 电力与公用事业:能源体系转型持续推进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值中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同时,在2023年工作重点中强调: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首先,煤炭仍为我国能源消费主体,在保障能源稳定上起到了关键作用。2022年我国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全年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长8%,有力保障了电力能源安全。2022年全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实际兑现量约20亿吨,稳住电煤供应的基本盘。其次,我国能源持续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过去五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核电技术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我国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方面,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如我国核电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已实现自主可控的可规模化建设的最先进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第一批9705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达到4,579万千瓦。
结合行业现状和政府工作报告提交要点,我国将持续推动发电方式绿色转型,绿色发电行业迎来长期发展机遇,具体投资建议如下:
一是水电建设积极推进。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长江干流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形等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2022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持续极端高温少雨天,气长江流域年度来水严重偏枯,预期2023年来水情况会迎来修复,水电运营商盈利情况会得到改善。另外抽水蓄能迎来政策和市场红利,发展空间较大。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已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二是新能源发电潜力巨大。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的预期;另外上游硅料和硅片价格持续下行,光伏装机成本下降,使得下游电站运营商投资回报率有望上升。
三是核电技术持续创新突破,预计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因此伴随着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核能发电存在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综上,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中国核电、南网储能和龙源电力。
4. 锂电池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牟国洪)
《报告》重点提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其中国内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将是重点之一,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储能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锂电池行业按需求可分为消费类、动力类和储能类,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占比74.5%、储能占比19.8%,未来行业增量主要关注动力和储能类电池,其中:
(1)动力类电池需求关键在于新能源汽车。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45GWh,同比增长148%,动力电池产量增速显著高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球竞争优势显著,2022年动力电池出口68GWh。结合财政部等《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已于2022年底退出,为此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短期将承压,2023年销售增速将显著回落。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球竞争优势显著,2023年出口预计将持续高增长,长期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将提升。
(2)伴随锂电池电芯技术进步、锂电池成本长期持续下降以及锂电池产业链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锂电池作为新型电化学储能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将迎来高速发展,特别是“双碳”大背景下政策持续扶持储能行业发展,同时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优势将加快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1%,结合下游场景应用丰富,预计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仍将持续高增长。
结合行业价格预判、细分领域行业竞争格局,对锂电池行业而言,可关注如下两方面投资机会:(1)我国锂电池产业全球竞争优势显著,特别是动力电池全球市场占比提升且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提升。为此,建议关注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以及电池关键材料企业,且关键材料价格总体承压有限。相关标的主要包括宁德时代、璞泰来、恩捷股份。(2)储能锂电池处于持续高增长阶段,长期看储能市场规模有望媲美动力电池。鉴于锂电产业行业特点及我国锂电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预计我国储能锂电池也将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可关注储能锂电池产业链主题投资机会,相关标的主要包括宁德时代等。
5. 机械、军工、汽车行业相关机会与投资建议(分析师:刘智)
5.1. 机械:制造业投资复苏与产业链安全并举
《报告》延续了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定调,反应了新形势下产业链安全对我国的重要性,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成为今年及今后我国制造业的一大重要突破方向。与此同时,今年的经济复苏也有望带动以工程机械、叉车、矿山冶金机械等为代表的周期机械板块需求复苏,这些板块迎来明显的投资机遇。为此,我们认为机械业的投资可关注如下两条主线:一是,经济复苏受益的周期机械板块,包括工程机械、叉车、矿山冶金机械、通用机械等传统周期性机械板块;二是,受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新兴成长板块龙头及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相关的专精特新板块。
受益于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新技术迭代、渗透加速的高端制造业装备,包括风电设备零部件、储能设备、光伏设备等。其中:(1)风电零部件触底反弹的机会,重点关注新强联、金雷股份、日月股份,建议关注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力风电;(2)光伏技术迭代加速的机会,重点关注晶盛机电、英杰电气、捷佳伟创、迈为股份、高测股份;(3)储能板块将迎来“黄金十年”的机会,重点关注青鸟消防、英维克。
受益产业链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相关的核心设备、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包括不限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控自动化、半导体设备等关键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其中:(1)工业机器人、工控自动化相关的投资标的,重点关注汇川技术、埃斯顿、绿的谐波、信捷电气、鸣志电器、国贸股份;(2)数控机床相关的投资标的,重点关注伊之密、海天精工、国盛智科、华锐精密、欧科亿、中钨高新;(3)半导体设备相关的投资标的,重点关注长川科技、华峰测控、至纯科技、正帆科技、汉钟精机等。
5.2. 军工:需求增长,供给恢复,军工行业渐入佳境
《报告》关于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的部署中,提及今年国防费预算15537亿元、同比增长7.2%,这一预算增速创近年新高(过去三年2020-2022年分别为 6.6%、6.8%、7.1%),这也是在新国际形势下对国防军工领域持续的加码。近些年,中国军费增长占GDP比例一直低于1.5%。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美国、印度,英国等国家占GDP比都高于2%,远超中国,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国防开支预算占GDP的比例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按照以往五年计划里前低后高的规律,今年开始军品订单将渐入佳境,国防军工行业增速将迎来明显拐点,为此,我们预计,2023年军工行业将在需求增长、供给恢复的带动下重启高增长通道,重点关注如下两类投资主线:
一是,包括国防军工上游原材料、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等核心环节龙头,这些领域去年受需求影响或多或少业绩有所波动,股价经历大幅下跌,今年行业复苏明显,股价有望迎来明显反弹。主要受益标的有钛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高温合金:钢研高纳、图南股份;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简科技、中航高科、光威复材;电子元器件:宏达电子、振华科技、火炬电子、鸿远电子等。
二是,受益军品需求增长的军工央企国家队:包括航空装备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重机、中航电子、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等。
5.3. 汽车:汽车消费是稳定大宗消费的核心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扩大内需提至工作重点首位,报告指出要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消费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汽车消费作为大宗消费的重点领域,在社零总额中一直占10%的比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大,对于促销费、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2022年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对汽车市场消费的促进作用,2022年我国新车全年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销量增长93.4%。报告提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除了各地不断推出的汽车补贴政策外,针对汽车产业相应的补贴政策有望新出或延续。
报告指出五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品牌面对市场快速响应加快电动化转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提升,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占有率达到49.9%,同比增长5.4pct,接近50%大关。低端车型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在国补退出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下,车企高端化转型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中高端车型利润空间高,潜在市场大,更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产品力和竞争力。自主品牌也逐渐丰富产品矩阵,推出高端化品牌,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比亚迪推出百万级别品牌仰望,吉利发布中高端品牌银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对汽车消费的支持,也提出了汽车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随着常态化生活的逐渐恢复以及促消费政策的推进,汽车消费将会进入结构性平稳增长期。建议关注以下企业:
伴随新能源汽车较快增长,看好自主崛起主线,具有强产品周期+产业链布局完善自主品牌带来的投资机会,推荐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
2023年规模经济效应带动,车企之间将会拉大差距,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以特斯拉为首,问界、小鹏、极氪等车企纷纷开启降价模式,降本增效为关键,国产替代产业链发挥着重要作用,零部件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华阳集团。
6. 计算机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唐月)
《报告》关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很多政策方向是和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脉相承的,其中重点值得关注的是信创、数字化两个大的方向:
(1)信创:2023年国产化和自主可控的相关表述被列入到了当年工作目标中,这是2022年未涉及的部分。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而此前,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是给予信创相关主题也是重要的新增内容,同时2月第二十届第三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也重点关注了“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等相关议题。
(2)数字化:为了“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提出了“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数字化作为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重要工具,重要性持续加强。结合相关政策来看,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此外2022年10月以来也有多项涉及数据要素发展的重要政策密集发布,包括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3年1月工信部等16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3)平台经济:报告提出“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而上一年相关政策表示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可见未来对于平台经济的政策将更多以支持为主,这和2022年中央工作会议的表述方向也是一致的。
2022年,虽然面临了疫情的冲击,但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景气度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根据工信部披露的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实现收入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较上年下滑了5.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648亿元,同比增长了5.7%,较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但如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仍相对突出,而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计算机行业尤其是其中的信创、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前沿技术等领域,其持续成长动能值得期待。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的部署来看,可以重点关注的标的为:启明星辰、中控技术、中科创达、金山办公、天融信、创业慧康等上市公司:
7. 电子、传媒、通信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乔琪)
7.1. 电子:集中优势资源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半导体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外部环境日益趋严,国产替代加速发展。由于半导体是科技产业的核心,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企业半导体限制逐步加大。从2018年中兴通讯事件开始,随后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先后受到限制。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宣布了一系列在《出口管理条例》下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BIS这项新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政策涉及到对中国的先进计算、半导体先进制造进行出口管制。2022年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发布文件计划将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寒武纪等36家中国实体加入实体清单。2023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发布文件将中国大陆28家企业列入实体名单,包括浪潮集团、龙芯中科、第四范式、盛科通信等。在此背景下,智能手机、家电、工业、汽车等国内终端厂商都非常重视供应链安全,加速国产芯片的导入,国内晶圆厂也在加快国产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材料国产化进程。
集中优势资源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半导体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质资源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半导体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商品,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重中之重。从美国、日本、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各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持续扶持。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美国BIS新规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推出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因此,在国内自主可控迫切需求叠加政策大力扶持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投资机会:
(1)半导体设计:CPU、FPGA等芯片是电子系统的核心,也是算力的核心构成,对自主可控的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重要细分领域;CPU、FPGA领域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国产化率较低,国内龙头企业目前在加速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建议关注龙芯中科、安路科技-U。
(2)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材料:美国半导体管制新规最核心的目的是限制大陆的制造能力,加速了国产替代迫切性,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大力扶持,在此背景下国内晶圆厂有望加大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的使用规模,晶圆厂持续使用的数据反馈也将不断驱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技术工艺迭代升级,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有望实现质的飞跃,国产化率低的环节有望实现突破,并且市场空间大的环节有望实现长期持续成长;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替代也正在加速中,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建议关注拓荆科技-U、芯源微、富创精密、江丰电子、沪硅产业-U、安集科技。
(3)半导体制造:受全球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影响,预计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将有一定程度的收缩。限制国内晶圆制造能力是美国BIS新规的核心,国内晶圆制造能力也将是自主可控的核心,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产业政策支持国内晶圆厂的发展,中国晶圆代工的龙头企业有望逆势增加资本开支,充分享受半导体产业政策与国产替代进程的红利,建议关注中芯国际。
(4)EDA工具:2022年8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最终规定,对于设计GAAFET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软件实施新的出口管制规定。根据CSIA的数据,2020年中国EDA软件行业市场规模93.1亿元,目前EDA软件国产化程度较低,在国际限制趋紧和自主可控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有望加大使用具有竞争力的国产EDA工具,国内EDA厂商有望受益于EDA工具国产化大趋势而持续成长,建议关注华大九天。
7.2. 传媒: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信号,关注数字经济、文化消费崛起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消费、文化等领域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作出指示。
在平台经济领域,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中提到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 在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强度监管后,政府对于平台经济的态度由“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强化反垄断”等强调监管的方面逐渐转变为“常态化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强调健康发展的方面,态度和相关表述趋向积极一面。同时高层也多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的会议中肯定了平台经济在促进就业、提振消费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正面价值。我们认为从官方对于平台经济的各项表述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平台经济的有望走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常态化监管的前提下,平台经济或得到更多政策面的支持,经营环境更加稳定,对于平台经济领域的担忧情绪也有望得到缓解。
在消费领域,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扩大消费和增加收入摆在了2023年工作重点中比较优先的位置,凸显了其重要性,因此提升居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也将成为2023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文化领域,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时工作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2023年重点将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在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收入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具备满足文化消费增长需求的经济基础,伴随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消费需求结构的逐渐优化升级,加上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文化产业的鼓励和扶持,国内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可挖掘空间和市场增长潜力。传媒板块中广告领域也与国内的经济和消费息息相关,在2022年受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导致消费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上游广告主缩减开支,降低对广告投放的需求导致广告市场投放规模减少。在扩大内需的大趋势下,未来消费市场的回暖或将对广告市场的投放需求构成实质性的利好。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大环境下,下一阶段政府的工作重心将聚焦于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降低过度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经济和收入预期向好的趋势下,可选消费的支出有望进一步增加,用于教育、文化以及娱乐的消费支出或迎来修复。
2022年在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传媒板块中的影视、游戏、广告营销等领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供需双弱导致市场规模出现明显缩减,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进入低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大幅变化,国内生产和消费活动将逐渐恢复正常,经济增速回升,居民和市场信心的增强将带动此前受请以及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迎来复苏,建议重点关注充分受益于消费需求回升以及监管政策边际好转的游戏、影视、广告等领域,预计将在2022年较低的基数上实现较好的长期增长。
7.3. 通信:国企改革提质增效,数字经济蓄势待发,利好运营商和数字经济产业链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与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脉相承。相关政策基调符合预期,完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旨精神。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今年工作重点涉及通信行业的内容包括:
1)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2)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通信行业有望受益于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两大关键方向。首先,报告继续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显示我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后续或将继续出台支持数字经济的相关配套政策,数字经济有望成为2023年产业政策重点,它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将逐渐体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构建新格局,推动高质量社会发展。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有望带来资本开支的提高,将为通信行业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其次,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将带来新机会,对于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具备第二成长曲线的相关国企或获得估值提升机会。建议关注以下企业:
1)电信运营商:政府工作报告点明数字经济、国企改革两大关键方向,电信运营商处于两大方向的交点,值得重点关注。随着5G发展进入后周期,运营商资本开支逐渐平稳,资本开支结构化可能会逐渐显现。国资云渗透率持续提高,云计算或带来新的增长动力,算力资源扩容将为“东数西算”带来放量时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力,运营商业绩增速持续改善,而且电信运营商的高分红率对中期估值水平形成稳健支撑。此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成果显著,参照报告重点,未来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电信运营商作为国企改革的示范,龙头公司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企现代公司治理。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继续看好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重估。建议关注: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2)数字经济产业链: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再次表示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和实施常态化监管。随着平台企业的预期改善和信心提振,未来平台企业的信息技术产业开支有望复苏。数字经济产业链作为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内核驱动因素,伴随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有望继续修复并显著受益。建议关注:1)网络设备(中兴通讯、星网锐捷);2)光通信(新易盛、天孚通信);3)工业互联网(三旺通信)。
8. 食品饮料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刘冉)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部署中,第一条便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继2022年12月政府工作会议之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并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可见“扩大内需”已经被确立为国家的持续执行战略,具有长期的国策意图。相比之前的表述,此次工作报告的阐述更为审慎,比如加上了“恢复消费”、“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消费”等内容,也反映出当前国内消费偏弱的现实。恢复并促进消费的途径如前期所述,包括:推进城镇化,促进渠道下沉,完善广大城镇市场的渠道和物流建设,激发广大城镇居民的消费力;进一步发展新零售,打通线上线下,促进消费基础设施向城镇市场推广;促进居民增收增利,为消费打造“软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内需”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了集中整合城镇市场的投资机遇。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60.2%提升至65.2%,期间提升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升,意味着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得以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消费向下推广,而物流体系的扩容解决了城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同时政策所鼓励的社区门店成为消费渠道最有效的末端补充。我们认为,已经具备渠道力的大品牌、大企业将获得市场下沉的先机,率先扩大城镇市场份额,整合广大的下线市场,出清杂牌、仿牌等作坊产品,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增强城镇消费安全。为此,建议关注如下几类公司:
一是,已经具备雄厚的渠道力和品牌力,长期服务大众消费的相关上市公司将会从政策中收益,推荐乳制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等基础消费行业,相关头部上市公司如伊利股份、洽洽食品、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品牌深入人心,产线也较为丰富,具备经过市场打磨的大单品,产品定价合理亲民。尽管上述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渠道下沉,但是受到冷链物流、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渠道下沉工作仍在推进过程中。
二是,随着促进消费国策化,品牌产品的渠道推广将会受到更多的政策和融资支持,而在广大的城镇市场中渗透率提升,将会为相关公司带来业绩增量。推荐关注上市公司:伊利股份、洽洽食品、三全食品、安井食品。
9. 医药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李琳琳)
医药制造业自2019年以来,受到一致性评价、临床实验成本提升,研发支出增加,带量采购下药品降价等因素影响,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新疆、内蒙古、河南等地呈现疫情反复现象,疫情管控难度较2021年增加,医药制造业整体经营形势较2021年有所反复,行业收入和利润均呈下滑态势,但较疫情前同期仍然有所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的收入为29111.4亿元,同比下滑1.6%;利润总额4288.7亿元,同比下滑31.8%。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及:(1)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此,我们建议关注如下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是,中医药领域的优质企业。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及《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的密集发布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政策从中药产业到临床应用都提出了要求,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加细化的政策出台。其中,(1)《实施方案》提到,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国家层面将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同时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上市公司中白云山(600332),云南白药(000538)、贵州百灵(002424)、寿仙谷(603896)等均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实施方案》要求开展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对100种中成药建立生产全流程标准体系。上市公司中博济医药(300404)是唯一一家中药CXO企业。(3)《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130个左右的中医特色终点医院;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未来中药临床使用量有望加大。预计中药新药审批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建议关注优质中药企业以岭药业(002603)、康缘药业(600557)、葫芦娃(605199)、羚锐制药(600285)、东阿阿胶(000423)。
二是,分级诊疗受益领域企业。我国作为人口世界排名第一的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总量及分布均匀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否则一旦遭遇类似新冠疫情的传染病,则可能因为重症患者增加而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的民生问题。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关注受益于分级诊疗的院内检验科服务龙头润达医疗(603108);国产医疗器械领域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安图生物(603658)、联影医疗(688271)。
三是,创新医药领域。创新仍然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关键词,有望受益于产品放量和估值修复的双重作用,建议关注优质医药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600276)。
四是,医疗研发外包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和第二生产国,中国具有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生物制药产业基础及独特优势,在研发回报率低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CXO成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的重要角色。我们判断,医药研发全球化趋势不是轻易能被打断的,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1年的39.4%提升至2026年的49.9%。建议重点关注医疗研发外包领域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昭衍新药(603127)。关注临床CXO优质企业泰格医药(300347)。
五是,疫苗相关领域。随着疫情挤兑影响退去,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多个重要品种批签发呈现大幅增长。冠疫情“流感化”趋势逐渐确定,新冠疫苗接种仍会持续;民众疫苗接种意识将显著提高,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二类疫苗有望出现刚需补种需求,建议关注康泰生物(300601)、智飞生物(300122)、华兰生物(002007)。
10. 家电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欧洋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立足显著规模市场优势,着力扩大消费与有效投资等,继续加大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其中具体强调了推动双端消费进一步深度融合,目标将当前线上市场零售额占社消总额的比重提升近12个百分点至27.2%,并持续推进城乡便民商业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
多重客观因素下,我国家电零售市场自2020年以来持续承压,零售总额增速连续3年明显下滑超过12个百分点,2022年家电内销总额为7307.2亿元,同比下降9.5%。虽然行业整体增长失速,但产业结构与升级的步伐并未停滞。其中,随着新兴电商模式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渠道协同效应下,家电线上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其规模占比6年内提升超过25个百分点,2022年达57.8%,预计2023年将有望达到60%左右。同时,基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完善乡镇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相信未来家电下沉市场拓展将得以不断加速,进一步打开行业增长空间。
关于居民住房与地产政策等方面,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因地适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尽管当前传统大家电消费受制于其耐用属性与市场存量饱和而增长缓慢,但以洗碗机、扫地机、投影仪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器以低渗透、高增速等特点市场持续放量,其中备受租房人群追捧的家用智能投影仪近年来增长显著。根据洛图科技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达617.8万台,同比增长28.6%,销售额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7.9%。
同时报告中还提到要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目标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家庭数量超2900万个。作为关联地产属性较强的厨电行业或将率先受益,其中,考虑到集成灶以高效排油烟、低噪音、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对比传统烟灶的明显优势,以及随着居民消费意识和对产品认知不断提升,无论是旧房改造还是新房装修,集成灶行业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受益于房地产市场回暖与消费信心恢复增长下,产品市场建设完善,渠道优势显著的大家电龙头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海信家电(000921.SZ)、老板电器(002508.SZ)、亿田智能(300911.SZ)、火星人(300894.SZ);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市场份额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消费类电器头部科沃斯(603486.SH)、极米科技(688696.SH)、海信视像(600060.SH)、光峰科技(688007.SH)。
11. 农林牧渔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张蔓梓)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此前,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和种业振兴行动在2023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正式亮相,且2022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也被反复提出。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性更加凸出。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相辅相成,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对于粮食增产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万亿斤(68653万吨),较2021年增加74亿斤(368万吨),同比增幅0.5%,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789.4万吨(约1327.7亿斤),占全国比例9.9%,较2021年增长3.7%;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0778.4千公顷,占全国比例为9.11%,同比增长0.06%。2022年,河南在全省耕地面积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粮食产能取得较大突破。2023年1月,河南省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的意见》,对于河南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2025年之前,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种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引育种业领军人才30人以上,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8家以。2023年2月,河南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积极对接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我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望通过政策保障和科技支撑两方面达成。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保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为产能提升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在科技方面需要通过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因素发力,其中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农业的基础。
关于深入贯彻种业振兴行动,2023年“一号文件”中明确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目前,我国玉米、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粮食产能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而生物育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是我国实现粮食增产、补齐农业短板的关键。随着行业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有望在2023年落地,种业板块将迎来历史性变革,建议关注率先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种企。
12. 新材料行业相关机会及投资建议(分析师:顾敏豪)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链薄弱环节,其特点为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技术壁垒高。欧美等发展经验显示,各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扶持。近年来,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连续受叠加政策和下游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推动,国内新材料产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和机遇期。具体而言,高温合金、生物材料、锂电钠电材料、光伏硅片、钙钛矿材料、碳纤维、半导体材料等上游高端新材料将随着我国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交要点及行业特点与现状,建议关注如下几方面:
一是高温合金受益于国产替代。高温合金作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能源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战略材料,是解决各项“卡脖子”技术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一方面军用飞机现代化建设提速以及维修和换装市场的快速扩张,高温合金的增量和存量市场需求广阔。其次民用方面未来20年我国共需要九千余架飞机,且目前国产发动机市占率不到1%,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建议关注西部超导、钢研高纳、图南股份、抚顺特钢。
二是半导体靶材国产化进程提速。全球靶材研制和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公司。近年来,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取得很大进展,ITO靶材、国产高纯金属钼靶材、钛靶材取得很大突破,其中ITO靶材已经用于京东方最新世代显示屏生产线上。由于半导体行业受国外持续封锁,我国相应设备材料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靶材料需求将不断增长,建议关注隆华科技、有研新材、阿石创。
三是钙钛矿材料。单层钙矿电池的理论效率为33%,双层钙钛矿电池的理论可达到43%以上,而硅基太阳能电池理论效率29%。成本方面,钙钛矿原材料丰富且纯度要求低,总体投资成本较低,是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已有数条钙钛矿中试线建成,伴随政策扶持和研发加大,其稳定性差和制备效率低等问题有望获得突破,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建议关注天合光能、晶科能源。
四是碳纤维材料受益于风电装机增长。碳纤维相比玻纤密度低30%,强度高40%,杨氏模量高3-8倍,具有高模、轻质的特点。随着我国风电装机量的持续放量,以及叶片的逐步大型化,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将放量,如预计2025年风电装机能达到600GW以上,建议关注光威复材、中复神鹰、吉林碳谷。
13.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疫情反复,制约复工复产复商等经济活动;
行业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