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业获5家机构调研:铜精矿现货加工费大幅下降,给公司生产成本带来压力
发布时间:2024-12-26 12:07:41      来源:云南铜业

云南铜业(000878)12月2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12月25日接受5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目建设进展如何?是否能获得政府的搬迁补偿

  答: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升级改造项目电解系统于2024年6月末带负荷试车、火法系统2024年10月中旬进入带负荷试车阶段并顺利产出阳极铜;截止目前,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约96%,各子项以项目收尾和设计消缺为主。 西南铜业原昆明旧址的厂房所有权为公司所有,土地使用权部分是公司的。 公司积极开展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土地盘活及搬迁补偿申报工作,但搬迁补偿金额、补偿方式等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持续关注本次搬迁项目建设情况、补偿金额获取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信息。

  问:关注到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降,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今年以来,铜价高位震荡,带来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但全球铜精矿市场供应偏紧,铜精矿现货加工费大幅下降,给公司生产成本带来压力,毛利空间收窄。 未来,公司将持续做好生产经营管理,聚焦内部挖潜和成本管控,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问:公司三季度进行的资产减值主要是什么内容

  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为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资产状况及2024年3季度经营成果,公司及子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了清查、分析、评估,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减值及存在减值迹象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根据减值测试结果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公司前三季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9,726.59万元,主要为信用减值损失-347.4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20,074.05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主要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

  问:公司在资源获取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公司持续加强资源管理工作,对重点矿集区进行资源潜力和产能的深入论证,同时加大对具备资源潜力矿山的深边部探矿力度,积极拓展资源获取渠道,确保公司资源储量的稳定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入勘查资金0.66亿元,开展多项矿产勘查活动、矿山深边部找探矿工作;截止2024年6月末,公司保有铜资源矿石量9.69亿吨,铜资源金属量362.47万吨,铜平均品位0.37%。此外,公司还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成本,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和保障。

  问:公司大股东手里的矿山资源是否有注入计划

  答:2022年1月,云铜集团与公司签署股权托管协议,云铜集团将其持有的凉山矿业40%的股权委托公司管理。2023年11月,为了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进一步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云铜集团对相关承诺进行延期,“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相关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注入条件的前提下,在2026年11月29日之前,启动将持有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注入云南铜业的工作,”其余承诺项内容不变。 2023年6月,中国铜业与公司签署股权托管协议,中国铜业将其持有的中矿国际100%的股权委托公司管理,以履行承诺,避免中矿国际与公司的同业竞争,保护公司和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目前,凉山矿业、秘鲁铜业生产情况正常。公司严格按照《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如有资产注入事项,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今年的加工费波动?如何看待后续加工费走势

  答:公司加工费使用长单、现货等模式,其中进口铜精矿采取TC/RC结算,采取年度谈判、季度谈判等方式。公司作为国内较大的铜精矿采购商之一,长期以来与各大供应商保持了较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铜精矿供应商积极谈判,努力稳定长单供应量,争取保障生产有序开展。 对于后续的冶炼加工费,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计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国内铜冶炼企业将继续承压,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全球供需状况、主要金属的库存水平、以及地缘政治事件等变化也可能对冶炼加工费产生影响。

  问:公司在科技赋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公司以科技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13.64亿元,成果持续产出并应用于生产运营,如绿色炼铜技术、智能化取制样检测分析、高效冶炼技术等方面,研发成果为企业提升产能、产量,降低能耗、成本,优化指标、扩大效益,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问: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年末的顺利收官

  答:公司坚持突出价值创造导向,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持续优化成本管控体制,进一步增强资金、成本管理;深入开展全要素对标,促进公司运营管理、经济、技术等指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