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已至,锂矿企业在2025年能否走出盈利“低谷”?
纵观2024年锂价走势,受锂电材料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碳酸锂吨价低位运行已成常态,价格持续磨底成为贯穿碳酸锂产业全年的关键词。
锂价磨底状态,也直接影响到锂矿企业的业绩。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融捷股份、中矿资源、盛新锂能等多家行业公司近期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不难看出,锂价下行不仅大幅削弱了上游矿企的赚钱能力,更有公司因锂价不振而预计亏损。
面对价格回归理性,无法追求“高回报”的产业链公司如何巩固竞争优势,已成为锂矿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多位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增长”或让碳酸锂供需关系逐步靠近平衡点,而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对技术进步的不懈追求,也将倒逼碳酸锂产业加速从“量”到“质”的转变。
锂价磨底 矿企2024年业绩分化明显
从锂矿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锂价持续磨底让一众矿企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有公司因价格拖累导致“赚钱能力”大幅缩水,也有公司因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而意外“报喜”。
以锂矿龙头天齐锂业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71亿元至8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对于业绩预亏,公司表示2024年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分别实现同比、环比增长,但受到锂产品市场波动影响,锂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错配影响,2024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低迷的锂价也对公司产能规划造成一定影响。据公告,基于市场环境及项目最新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天齐锂业拟终止投资建设第二期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
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情况类似,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14亿元至2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9.47亿元。赣锋锂业解释称,尽管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但锂价持续下行等因素让公司不得不面对亏损局面。
另外,盛新锂能、江特电机等行业公司亦有大幅预亏的情况。其中,受锂云母提锂生产成本较高影响,2023年亏损近4亿元的江特电机2024年仍旧无法扭亏。据披露,江特电机预计2024年亏损2.36亿元至2.85亿元。
坐拥甲基卡锂矿资源的融捷股份虽未亏损,但赚钱能力有所下滑。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全年预盈1.9亿元至2.3亿元,同比下降39.53%至50.04%。受锂价下跌影响较大的还有中矿资源,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7.5元至8.5亿元,同比下滑61.51%至66.04%。
尽管锂价下跌让行业公司业绩表现惨淡,但资源储备丰富兼具成本优势的部分锂企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以雅化集团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将实现净利润2.8亿元至3.3亿元,同比增长596.26%至720.60%。资源逐步“兑现”是雅化集团逆势增长的关键。据悉,非洲是雅化集团布局的重要落点,2022年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了津巴布韦卡玛蒂维锂矿,目前该矿山二期已于2024年11月全线建成投产,2025年将达到年处理锂矿石230万吨的采选规模。雅化集团表示,将继续扩大采选规模至330万吨/年。
需求渐旺供需关系有望走向平衡点
受锂价磨底影响,矿企2024年业绩表现难言出彩,但2025年锂矿市场依旧值得期待。
“近期碳酸锂销售的确不错,下游材料厂商拿货需要排队。”江西某头部碳酸锂生产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市场报价变化不大,电池级碳酸锂维持在7.5万元/吨左右,但下游企业拿货积极性明显提高。
从供给端来看,短期内海外矿企的减产、停产还是对市场供给带来一定影响。统计数据显示,海外主要锂矿企业2024年第三季度合计生产锂精矿约95.4万吨,环比减少1.3%。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12月国内锂精矿进口量约为48.23万实物吨,实物吨量环比基本持平。
供给端减产的同时,锂盐需求却有上升迹象。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75.4GWh,环比增长12.2%,同比增长57.3%。
“决定碳酸锂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但结合近期碳酸锂的市场需求情况,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产品的出货量都有明显提升。”A股某头部锂盐企业人士认为,只要需求能保持稳定增长,相信碳酸锂正在向供需平衡点不断靠近。
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价格平台大多对碳酸锂产品缺乏明确分类及定价也是锂盐行业现状。而在锂价不会大幅反弹的强预期下,锂电上游产业竞争格局会出现哪些变化?业内人士认为,具备资源优势的矿企竞争力将逐步显现。
此外,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技术门槛的提高,锂行业的竞争将促使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增多,行业集中度可能会有所上升。A股某锂矿企业人士表示,大型企业凭借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