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花了六年时间,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终于实现了交叉持股计划。
7月23日,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双方都通告称,北汽集团收购了戴姆勒集团5%的股份。戴姆勒集团对北汽集团成为其投资者表示欢迎。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更是高度评价:“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德合作的绝佳范例,也是两国公司间合作的典范。”
交叉持股的实现,是双方长达16年合作的一个加冕礼,更是一同面向未来的一个承诺书。徐和谊说,“我们期待能够与戴姆勒一道,延续一直以来合作的成功。”
那么,双方的合作将向何处延伸?
投资戴姆勒,是北汽集团战略举措,必然服从于北汽集团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战略。而作为北汽集团“两化”桥头堡的北汽新能源,将成为双方延续合作成果的重大受益方。
从长期合作伙伴到长期投资者
“我们很高兴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北汽集团现在成为戴姆勒的长期投资者。”戴姆勒集团全球总裁康林松(OlaKällenius)对北汽集团的投资如此表示欢迎。
从2003年开始合作北汽和戴姆勒,历时16年,对得起“长期合作伙伴”的评价。其实,这对中外合资搭档,在中国汽车行业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但是在合作程度上,却非常堪称最深入的。
2003年开始,戴姆勒和北汽集团之间就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在多种车型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等领域进行合作。这在合资车企遍布的行业,并不出奇。
关键性的变化在2013年。戴姆勒购买了北汽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北汽股份的股份,目前持有其9.55%的股份。这使得戴姆勒成为首家入股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的跨国车企。也在这一年,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就签订了交叉持股“北戴合”协议。
2013年2月,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
在本次入股戴姆勒之前,双方在股权层面已经多有合作。在乘用车领域,北汽集团子公司北汽股份还与戴姆勒合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制造企业;以及北京梅赛德斯一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专事销售。2018年,戴姆勒又入股北汽集团旗下北汽蓝谷,目前持有其3.01%的股份。
时至今日,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两大集团之间的交叉持股,是在多个层面,多家公司之间的资本合作。如徐和谊所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只是在制造环节,而是在资本层面紧密联手。”
北汽“桥头堡”:北汽新能源
到2020年在北京地区停止销售传统的燃油车,到2025年在全国停止销售传统的燃油车。2017年岁末,北汽集团提出了以全面新能源化为主要特征的“引领2025战略”,以分阶段、分地区“停止销售燃油车”的决绝,表明新能源化的决心。
北汽集团“全面新能源化”,虽然意味着,不仅仅是北汽新能源公司,其他子公司也将一起推动技术和产品的电动化转型,但是,北汽新能源无疑还是扮演了“桥头堡”作用。
北汽新能源“3456”产品谱系
今年1月-6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6.5万辆,同比增长21.57%,占据国内纯电市场近四分之一份额。至此,北汽新能源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位居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第一名。至于全年,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表示,年内22万销量不动摇,力保北汽新能源业内领航的地位。
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同比超过两成的涨幅,在北汽集团内部也是一枝独秀。在全行业燃油车遭受寒冬的时节,北汽新能源是稳定的销售增长点。
在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与往年不同,今年北汽新能源EU5、EX5、EX3等中高端车型占比达90%,实现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
这源于技术的提升。北汽新能源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整车体系化能力。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在研发方面共投入53亿元,占营收10%,打造了近1500人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研发团队。北汽新能源“达尔文系统”同样迎来了重磅进化,新增了7项黑科技,包括智能温控技术、一体化液冷箱体技术、第三代超级电驱、E-Secure防护架构、I-Drive智能系统、无线充电技术以及制动意图识别与高回馈功能策略等。
另外,近期北汽新能源公司斥资近21亿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共有88个实验室、各类国际先进的测试设备400余台套,试验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试验中心包含整车、关键系统、部件三个层级的验证内容,覆盖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是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先进、验证充分的作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一款新产品需要开展378项整车试验、407项系统试验、4774项部件试验,从而保证产品研发交付质量。
“北戴合”利好北汽新能源
作为入股后的新动作,徐和谊对媒体透露,目前与戴姆勒正在整车以外的板块进行接触,扩大双方合作的领域。“下一步,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也会有深度的合作。”在日前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中,就包括一个北汽和戴姆勒合建的实验室,主要围绕电池。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进一步表示,“未来奔驰在大中华地区所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检测,都会在这个联合实验室中进行。”
他们提及的北汽新能源与戴姆勒共建的电池试验室,试验设备最大放电功率可达550kw,远高于250kw至350kw的行业水平,电流测量精度达到万分之三,比千分之一的行业平均水平高了一个量级,可以满足更高品质电动汽车的研发。
马仿列还介绍,北汽新能源和戴姆勒的合作在营销和技术层面都有展开。比如在北汽新能源即将上市的新产品EU7上,就有奔驰技术的基因,而此前北汽新能源打造高端品牌ACFOX也有奔驰的技术来源。目前,双方还正在电池的梯次利用上进行商讨,双方将在该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未来的合作将是非常全面的,长远的。”马仿列对媒体强调。
北汽新能源EU7
对于中国,很多外资车企都将其视为最大的销售市场,不过,戴姆勒集团全球总裁康林松强调,“中国市场不仅在销售方面、而且在产品开发和生产领域都是我们现在及未来成功至关重要的支柱。”目前,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在北京运营着戴姆勒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
戴姆勒在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算盘。戴姆勒此前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电动化战略,计划到2022年,为所有奔驰和Smart车型提供电动版本。到2025年,他们的电动汽车的销量可占到汽车总销量的15-25%,中国市场当然是重中之重。
在中国,戴姆勒和北汽集团携手投资119亿元,打造EQC等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此前的消息显示,这一基地当中,还将包括动力电池的工厂。不过,这一电池工厂更可能是电池包的工厂。
此外,戴姆勒已经明确将Smart燃油版退出中国市场,将其完全电动化。戴姆勒在中国的研发生产,重点之一就是电驱系统、动力电池系统。这其中的研发成果,为中方合作伙伴所用,也是顺理成章,而北汽新能源是最对口的承接方。
协同创新,“剩者”为王
汽车行业正在兴起的变革,来自创投界、互联网界的“野蛮人”冲击不断,令汽车界的百年老店也如临大敌。
日产、雷诺早已联姻,大众、福特牵手,戴姆勒和宝马对手变队友……协同创新,共迎变革成为他们的主要策略。
在世界上可能仅剩几家汽车企业的预言中,内资外资、燃油电动、研发制造……所有的藩篱可能都将打破。现在看北汽和戴姆勒的合作,生产、销售自不必说,在资本层面的紧密合作的推动下,研发合作日渐深入。更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汽车营销模式的变革,双方可能共同探索出行服务、车辆运营、动力电池回收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在电动化潮流中,对于整车厂而言,在完成电动汽车开发基础上,以规模化效应拉低成本,是所有车企的必由之路。而谁更早地实现研发、生产协同,谁就可能成为“剩者”。北汽和戴姆勒的合作,正朝着这个方向而去。